华佗养生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短篇_4字成语故事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短篇_4字成语故事

来源:华佗养生网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短篇_4字成语故事

在中华⽂化这座花园中,成语⽆疑是最缤纷的⼀朵奇葩。作为中国⼈最熟悉、最常⽤、最喜爱的⼀种⽂化形式,成语可谓贯穿了我们的⼀⽣。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短篇,供⼤家参考。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1窃符救赵

秦昭襄王听到魏国和楚国发兵去救赵国,就派⼈去对魏安王说:“邯郸早晚得给秦国打下来。谁要去救,我就先打谁!”魏安王吓得连忙派使者去追晋鄙,叫他在当地安营。晋鄙把魏国的⼗万兵马驻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春申君也不再前进,在武关驻扎下来。秦王叫⼤将王加紧攻打邯郸。赵孝成王只好再打发使者偷偷地跑到魏国,催魏安王快点进兵救赵。魏安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怕得罪赵国。他只好不进不退地耗着。平原君也派⼈上邺城请魏国⼤将晋鄙进兵。晋鄙回答,不敢⾃作主张。平原君⼜给魏公⼦信陵君写信,⼤意说:邯郸万分危急,敝国眼看快要亡了。您姐姐(平原君的夫⼈是信陵君的姐姐)⿊天⽩⽇地哭着,公⼦也得替您姐姐想⼀想啊!

信陵君接到了这封信,再三央告魏安王叫晋鄙进兵。魏安王始终不答应。信陵君对门客们说:“⼤王不愿意进兵,我⾃⼰上赵国去,要死就跟他们死在⼀起。”他预备了车马,决计去跟秦军拼命。有⼀千多个门客也愿意跟着他⼀块⼉去。

路过东门,信陵君下车去跟他的朋友、守门⼈侯⽣辞别。侯⽣冷淡地说:“公⼦保重。我⽼了,不能跟您⼀块⼉去。”信陵君向他告别后就⾛了。⾛不多远,信陵君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侯⽣连⼀句体贴的话都没有,忍不住再回去问问。

侯⽣见信陵君回来了,就说:“我料定公⼦准得回来!”

信陵君说:“我想我⼀定有得罪先⽣的地⽅,特地回来请先⽣指教。”

侯⽣说:“公⼦收养了⼏⼗年的门客,你这么上秦国的兵营⾥去,正像绵⽺去跟狼拼命,不是⽩⽩去送死吗?”

侯⽣接着对信陵君说:“咱们⼤王最宠爱的是如姬。当初如姬的⽗亲被⼈害死,她请⼤王给她报仇,后来还是公⼦叫门客去给如姬报的仇,把仇⼈的脑袋给她送了去。如姬为了这件事⾮常感激公⼦。她就是替公⼦死,也⽢⼼情愿。公⼦只要请她把兵符偷出来,拿了兵符去夺取晋鄙的,才能跟秦国打仗。”

信陵君被侯⽣提醒了,就去跟如姬商量。如姬当晚就把兵符偷了出来交给信陵君。信陵君拿着兵符再上东门去跟侯⽣辞别。侯⽣说:“我的朋友朱亥,是天下数⼀数⼆的⼤勇⼠。要是晋鄙不把兵权交出来,公⼦就叫朱亥杀了他。”

信陵君带着朱亥和⼀千多个门客到了邺城见了晋鄙,对他说:“⼤王特地派⽆忌来接替将军。”说着,就拿出兵符验过。可晋鄙起了疑⼼说:“这军机⼤事,我还得奏明⼤王……”他的话还没说完,朱亥从袖⼦⾥拿出⼀个四⼗⽄重的铁锤,冲着晋鄙的脑袋⼀砸,晋鄙的脑袋被打得粉碎。

信陵君拿着兵符给将⼠们下令:“⽗亲和⼉⼦都在⾥的,⽗亲可以回去;哥哥和弟弟都在⾥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可以回去养活⽼⼈;有病的或者⾝⼦弱的,也可以回去。其余的⼈都跟我去救赵国。”

信陵君重新编排队伍,总共有⼋万精兵。他指挥这⼋万将⼠向秦国的兵营冲杀。秦将王没想到魏国的突然会来攻打,⼿忙脚乱地抵抗了⼀阵。平原君也开了城门,带着赵国的杀了出来。两边夹攻,打得秦国的就像⼭崩似的倒了下来。多少年来,秦国没打过这么⼀个⼤败仗。秦昭襄王赶紧下令退兵,已经死伤了⼀半⼈马。郑安平的两万⼈给魏国的切断了退路,变成了孤军,他带领两万⼈投降了信陵君。

赵孝成王亲⾃到魏国兵营来给信陵君道谢,说:“全仗公⼦救了赵国!”信陵君也谦逊了⼀番,他不敢回国,就把兵符和交给魏国的将军带回去,⾃⼰留在赵国。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2⾃欺欺⼈

有个楚国⼈,过着贫穷的⽇⼦,⼀次读《淮南⽅》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树叶遮蔽⾃⼰的⾝体,可以⽤这种⽅法隐蔽⾃⼰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的那⽚树叶,来摘取它。这⽚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是螳螂隐⾝的那⽚树叶。

楚⼈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筐树叶拿回家中,⼀⽚⼀⽚地⽤树叶遮蔽⾃⼰,问⾃⼰的妻⼦说:“你看得见我不?”妻⼦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天,就厌烦疲倦得⽆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

楚⼈内⼼暗⾃⾼兴,携带着对叶进⼊集市,当着⾯拿取⼈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县官审问

他,听他说了事情的本末后⼤笑起来,把他放了,没有治罪。

《吕⽒春秋·⾃知》:“范⽒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则钟⼤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闻之⽽夺⼰也,遽掩其⽿。”

【典故】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有⼈趁机跑到范⽒家⾥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吊着⼀⼝⼤钟。钟是⽤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偷⼼⾥⾼兴极了,想把这⼝精美的⼤钟背回⾃已家去。可是钟⼜⼤⼜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偷找来⼀把⼤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声巨响,把他吓了⼀⼤跳。⼩偷着慌,⼼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们我正在这⾥偷钟吗?他⼼⾥⼀急,⾝⼦⼀下⼦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由地抽回双⼿,使劲捂住⾃已的⽿朵。

“咦,钟声变⼩了,听不见了!”⼩偷⾼兴起来,“妙极了!把⽿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刻找来两个布团,把⽿朵塞住,⼼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砸起钟来,⼀下⼀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们听到钟声蜂拥⽽⾄把⼩偷捉住了。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3拔⼭扛⿍

项⽻是楚国下相⼈,他从⼩跟随叔⽗项梁⽣活。项家世代为楚将,项⽻的祖⽗就是楚国名将项燕。

项⽻年少时曾读过书,但没什么进展,后⼜去学剑,仍然不⾏。叔⽗项梁⽣⽓了,问他到底要学什么。项⽻说:“读书只要能写⾃⼰的名字就⾜够了,学剑只能对付⼀个⼈,我要学能对付万⼈的本领。”项梁只好教他兵法。项⽻这才⾼兴起来。

后来项梁杀了⼈,为了躲避仇家报复,他带着项⽻到吴中居祝

有⼀次,秦始皇到会稽巡游,很多百姓在路边观看,项梁带着项⽻也在⼈群中。项⽻指着秦始皇说:“这个⼈,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诛灭九族的。”但⼼中暗暗称奇,觉得项⽻不平常。

这时项⽻已长得很⾼⼤,⼤约有⼋尺多点,⼒⽓⼤得能举起青铜⿍,当地的年轻⼈已没⼈是他的对⼿,对他⾮常敬畏。后来,陈胜吴⼴,随后各地义军蜂拥⽽起,项⽻也随着叔⽗项梁率军。他凭着⾃⼰的勇⽓和兵法在战争中逐步扩⼤势⼒,并成为重要的义军⾸领。

他和刘邦率领的另⼀⽀强⼤的义军共同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随后⼜同刘邦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项⽻在战争中失利,被刘邦包围在垓下。由于项⽻部下⼤部分是楚国⼈,刘邦命⼈在四周唱起楚国歌谣,项⽻以为⾃⼰的⽼家已被刘邦占领,⼼中惊慌。军⼠们也都⽆⼼恋战。

项⽻预感到⾃⼰⼤势已去。就作了⼀⾸《垓下歌》,歌中唱道:“我⼒能拔⼭英雄盖世,但天时不利连骏马也不肯⾛了。骏马不⾛我还有办法,虞姬我可拿你怎么办呢?”

不久之后,战败的项⽻在乌江⾃刎⽽死。

后来,“拔⼭扛⿍”这⼀典故,⽤来形容⼈⼒⼤⽆穷;或⽤来借称项⽻。古代四字成语故事4打草惊蛇

南唐时候,当涂县(现安徽省马鞍⼭市下辖的⼀个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厌,财迷⼼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曲直,颠倒⿊⽩。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个个明⽬张胆⼲坏事,他们变着法⼦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名⽬搜刮民财,这样的⼤⼩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之。因此,当涂县的⽼百姓真是苦不堪⾔,⼀个个从⼼⾥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中怨⽓。

⼀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情况,当涂县⽼百姓⼀看,机会来了。于是⼤家联名写了状⼦,控告县衙⾥的主簿等⼈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为。

状⼦⾸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上。王鲁把状⼦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遍,这⼀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惊⾁

跳,浑⾝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

原来,⽼百姓在状⼦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曾经⼲过的坏事相类似,⽽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有牵连。状⼦虽是告主簿⼏个⼈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头上了,这样⼀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在当涂县的胡作⾮为,⾃⼰岂不是要⼤祸临头!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主地⽤颤抖的⼿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松,瘫坐在椅⼦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了坏事的⼈常常是做贼⼼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点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古代四字成语故事5狡兔三窟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号孟尝君,门下养了三千宾客,其中有⼀个门客叫冯谖(xuān),是个很有才能的⼈,但⼀直没有受到孟尝君的重视。⼀天,孟尝君召集宾客,问道:“我在薛地放了不少债,谁能为我去收取本利?”别⼈还没开⼝,冯谖抢着说:“我愿意去。”孟尝君点头同意。冯谖⼜问道:“我收完了债,要给您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随⼝说:“先⽣看我家中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带着债券来到薛地,他召集⽼百姓,把债券核对后,放⽕烧了。他对⽼百姓说:“孟尝君体谅⼤家的苦处,命令我将所有的债券⼀概免除!”借债的百姓⽆不感激涕零。

冯谖见到孟尝君后,诉说了⼀切,孟尝君很不⾼兴。⼀年后,齐王罢免了孟尝君,三千宾客都跑了。冯谖劝他去薛地居住,孟尝君的车⼦⾛到离薛地还有⼀百⾥的地⽅,薛地的⽼百姓就前来迎接。孟尝君叹了⼝⽓说:“先⽣为我买了‘义’,我今天才算真正见到了。”冯谖说:“狡兔三窟,⽅能免除⼀死,如今只有⼀窟,还不能⾼枕⽽卧,让我再为您凿两个窟吧。”

冯谖来到魏国游说,魏王派出使者带着马车⼀百辆和黄⾦千⾦,去薛地聘请孟尝君。冯谖⼜劝孟尝君拒绝他们的聘请。这样,魏国的使者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就是不肯到魏国去做相国。

齐王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恐怕孟尝君为别国卖⼒,连忙派⼤⾂带上千⽄黄⾦和⼀柄有⽩⽟佩带的宝剑,到薛地去向孟尝君,并恢复了他相国的职务。这就是冯谖为孟尝君凿成的第⼆窟。

随后,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请赐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起来。宗庙建成后,派⼈去报告孟尝君说:“三窟已成,您可以⾼枕⽆忧了。”

“狡兔三窟”⽐喻要多想⼏个办法来保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