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养生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听课心得

听课心得

来源:华佗养生网


观摩重庆市人和街小学李金瑶老师授课有感

听了的《扁鹊治病》,我深有感触。我最想说的就是:不用华丽的语言去修饰,没有婉转的课堂情境设置,的这堂课讲得很实在,真正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要求。

一、引入新课顺理成章,打破惯例

打破了以往上课铃响了才开始上课的惯例,在快要上课的前一分钟已经把自己的课件打开并和孩子们交流起来了。课件上显示的是:

中医看病:望 闻 问 切

古语:

望而知之谓之神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而知之谓之巧

当和孩子们热火朝天的讨论交流的时候,上课铃响起了,整个课堂上气氛相当活跃。

古语吸引众人眼球,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去读并理解古语了。古语中一二四句容易理解,可第三句中的

“工”字就有难度了,别说四年级的小学生就连在座的很多老师就无法理解。面带微笑如实的告诉大家,这个“工”也就是古时候的“巫师”,众人顿时才恍然大悟。就这样顺理成章的把我们带入了新课,带回到春秋战国时代了。

二、 读中悟,悟后读的教学模式

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那么就抓住寓言这一作用,重点让学生悟出这则寓言的道理。怎么悟呢?在读中感悟。大体上采用了自由读—分组读—抽读—默读—重点段齐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同时,感悟文中的两位主人翁。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在每次读后,她都有安排。自由读后,教生字;分组读后,纠正读音;抽读后,评价该生的朗读;默读后,想问题;重点段读后,重点讲解。

当学生真正领悟了这则寓言的道理后,她再借助简洁的板书,让学生只看着板书讲述这则寓言,孩子们看着板书,都能流利的复述这则寓言,更甚者,可以看着板书背诵了。让我们在惊讶孩子记忆力好的同时,不得不佩服引导到位。看似普通的教学流程,却环环紧扣,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忘感悟做人的道理,真正的达到了课堂高效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