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养生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来源:华佗养生网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高新区信懋学校 朱永琴

-------由命题竞赛想到的

随着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中考命题方向也必须坚持为课程改革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使考试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手段。思想品德试题该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呢?我觉得思想品德试题的设计应该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在突出本学科的课程性质、渗透本学科的基本理念和贯彻本学科的评价原则等方面下功夫,并将之贯穿于立意、取材、设问和答案的全过程之中。

一、命题立意突出思想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核心。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基本的善恶、是非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思想性是这门课程的根本性质,是本课程的灵魂。因此,设计试题时,要充分突出思想性,把握思想性,力求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道德的升华与思想的洗礼。 比如有一个命题是这样的: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自2002年度启动以来,至今已经连续走过十个年头,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先进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开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属于什么方面建设? (2) 为什么要开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表彰活动? (3) 请你列举2位历年来你所了解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及事迹? (4) 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打算怎样向他们学习?

本题以评选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为材料,其中要求学生列举2位历年来你所了解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及事迹,在例举中使学生体会到,先进人物身上所反映的优良传统,从而突出对学生传统美德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可见,突出试题的思想性,应力求创设触动学生灵魂深处的情境,从理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情感,渗透初中学生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注重考查学生的价值判断,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 二、背景材料凸现导向性 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人文性,是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导向。试题应注重选取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社会热点和贴近学生生活的背景材料,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突出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 与社会发展同在,与时代精神合拍,具有高度的时代敏感性,是思想品德学科能力培养的重点,也是本学科的生命力所在。思想品德学科的试题不但要凸显向学生宣传党和国家方针的导向作用,还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关注社会热点和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从而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心怀天下、热爱祖国。所以,试题设计应把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与关注社会热点作为追求。因此,本次命题竞赛试卷便聚焦了当时的时政和社会热点,如食品安全、全球安全、金砖五国、PM2.5、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十周年等,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2.贴近学生实际,突出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试题背景材料要反映中学生的思想需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外相结合,使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判断、推理过程,分析思考,体验创造,升华情感,从而避免教学、考试“两张皮”现象,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品德”。比如有道选题择题我选用了宁波晚报3月10日一个报导:宁波职教中心几个学生的一个小发明,近日被宁波光电器材有限公司相中,以56万元的价格买断。这启示我们( ▲ )

①科技改变生活,知识创造财富 ②青少年也要在科技创新中有所作为

③我们青少年要培养创新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④学习书本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技术特长和社会实践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本题选取同龄学生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以小见大,在分析问题中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强化读书有用意识,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类试题可以实现学生个人命运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有机融合,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立足地方特色,彰显个性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亲近社会的行为,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试题应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贴近家乡建设,挖掘地方特色,选取富有地方特色的素材,充分展示当地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比如第2题.2012年1月,市教育局规定,从本学期开始,海曙、江东、江北三区一年级学生试行弹性上学时间,在8:00—8:40时间段内,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到校时间。这有利于( ▲ ) ①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 ②以生为本,促进学生持续又健康地成长

③进一步加强幼小衔接,维护小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④切实减轻一年级学生上学时过重的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又快乐地成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第5题. 据宁波晚报3月10日讯:宁波职教中心几个学生的一个小发明,近日被宁波光电器材有限公司相中,以56万元的价格买断。这启示我们( ▲ ) ①科技改变生活,知识创造财富 ②青少年也要在科技创新中有所作为

③我们青少年要培养创新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④学习书本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技术特长和社会实践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8题. 材料一: 2012年3月28日,来自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宁波中心城区PM2.5浓度明显下降。

材料二: 2011年以来,我市开展了禁燃区建设工作,中心城区淘汰了235台燃煤锅炉。同时,淘汰了一批尾气超标排放的黄标车,完成了382座加油站、6座油库和140辆油罐车的油气回收;加强了对建筑扬尘的管理,增加了道路洒水的频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说说两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3)请你为我市的环境建设献计献策?(至少2条)

(4)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能为我市的环境建设做些什么?

尤其第8题以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为背景,以学生履行具体环保责任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环境问题,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环保责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即德育,试题设计者如果善于捕捉这些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教材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试题设问体现综合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本课程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试题设问是试题中连接命题立意与情境材料之间的纽带。设计试题要综合体现三维目标,不能机械地将考试内容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而应该围绕着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三个方面的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知识技能的考查中,应重点考查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技能,而不是知识的简单呈现和技能的机械组合;在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中,应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不宜采用直接设题赋分的方法,而应渗透在前两个方面的考查中,通过学生解题,促进其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比如第8题. 材料一: 2012年3月28日,来自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宁波中心城区PM2.5浓度明显下降。

材料二: 2011年以来,我市开展了禁燃区建设工作,中心城区淘汰了235台燃煤锅炉。同时,淘汰了一批尾气超标排放的黄标车,完成了382座加油站、6座油库和140辆油罐车的油气回收;加强了对建筑扬尘的管理,增加了道路洒水的频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说说两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3)请你为我市的环境建设献计献策?(至少2条)

(4)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能为我市的环境建设做些什么?

本题设问既包括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考查,也包括了对学生能力、价值观的考查。试题的设问突出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三维目标的实现与学生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的掌握相结合,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测和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考查,力求展现学生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四方面的综合素质。 四、参落实实践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学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之一,试题中的探究与实践题型应该力求通过设置命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生活阅历等多角度思维,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全面展示综合素质的平台。因此,在答案的预设上也应该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比如第6题. 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自2002年度启动以来,至今已经连续走过十个年头,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先进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开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属于什么方面建设? (2) 为什么要开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表彰活动? (3) 请你列举2位历年来你所了解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4) 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打算怎样向他们学习?

第7题.从1840年开始,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探索的历史。中华民族一面英勇抗击外国的侵略,一面又在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在选择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摸索中,逐渐汇入到工业文明的大潮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例举近代反映“屈辱的历史”的时间和事件。(至少2个) (2) 依次例举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试图救亡图存的事件和时间。 (3) 第2小题中发动的救亡图存的运动在向西方学习上有什么不同? (4) 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可以为民族振兴做些什么?

第8题. 材料一: 2012年3月28日,来自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宁波中心城区PM2.5浓度明显下降。

材料二: 2011年以来,我市开展了禁燃区建设工作,中心城区淘汰了235台燃煤锅炉。同时,淘汰了一批尾气超标排放的黄标车,完成了382座加油站、6座油库和140辆油罐车的油气回收;加强了对建筑扬尘的管理,增加了道路洒水的频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说说两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3)请你为我市的环境建设献计献策?(至少2条) (4)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能为我市的环境建设做些什么? 这些题目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灵活作答。这为学生多角度抒发自己对先进人物的崇敬之情、对民族家乡报恩之情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总之,我在命题过程中积极以新课标为指针,尽量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立足于基础,突出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实际,突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试题选材的时政化、生活化和乡土化。这些是我命题的指导思想,在实际命题中还有许多做得不到位、做的不好的地方,请在座的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注:划线的是PPT不呈现,需要口述的部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