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养生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汉本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12秋)

汉本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12秋)

来源:华佗养生网
153751574.doc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1

认认真学习教材第二章《从汉乐府到唐代的新乐府》,回答下列问题。 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P44、P45】

答:就乐府诗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二、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民间文学特征体现在那些方面?【P48~49】

答:《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文学特征。汉乐府《古艳歌》:“孔雀东飞,苦寒无衣。为君作妻,中心恻悲。夜夜织作,不得下机。三日载匹,尚言吾迟。”可以看做《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祖本或异本,这使得它带有明显的民间创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如诗中通过刘兰芝自己和刘兰芝母亲之口反复夸赞刘兰芝的勤劳和聪慧,便是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而诗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民间的文学常用的处理方式。

三、结合作品分析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与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P53~56】

答:吴歌和西曲的主要内容为情歌,它们多以女性的口吻,热烈讴歌人类美好的爱情,描写爱情生活的种种场面。祀神之曲《神弦歌》在歌舞娱神的过程中,也有不少世俗化的内容,如珍视生命、向往爱情、钟情山水等。吴歌、西曲多是绝妙的恋歌,且艳而不荡,唯见情深。

在艺术上,南朝民歌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善于运用双关谐隐。吴歌、西曲中颇多应和赠答之作。 四、结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题乐府是如何“讽兴当时之事”的。【P61】

答:杜甫新题乐府“讽兴当时之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类诗作以《兵车行》为代表。这首诗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及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破坏。第二,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如《丽人行》批判了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杨氏兄妹。第三,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这以“三吏”、“三别”为代表。杜甫以实录的笔法对战争的惨状以及百姓的痛

1

153751574.doc

苦进行了描述,言辞之间充满同情。 五、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P61】

答: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前期以杂言为主,后期随着文人的逐渐介入,五言乐府渐成主流。后世诗人如曹操的《气出唱》、曹丕《陌上桑》都是杂言。鲍照、李白等善于创作杂言乐府。相对而言,五言乐府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更大。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篇制短小、长于抒情的艺术形式对于近体诗(尤其是绝句)有很大影响。

2

153751574.doc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2

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清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完成下列任务。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箫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的平仄规定,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箫曹。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粘对是律师平仄规则的一部分,轻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何谓“粘”、何谓“对”。【P110】

答: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如本诗中的首联对句第二字“臣”与颔联出句第二字“分”均为平声;颔联对句第二字“古”与颈联出句第二字“仲”均为仄声;颈联对句

3

153751574.doc

第二字“挥”与尾联出句第二字“移”均为平声。

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如本诗首联出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起仄收对平起平收;颔联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起仄收对仄起平收;颈联出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起仄收对平起平收;尾联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起仄收对仄起平收。

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P110】

答: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臵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如本诗颈联出句第五字应为平声,却用了仄声字“见”,于是把应为仄声的第六字改用平声字“伊”加以补救。

(二)除了严格的平仄要求,律诗押韵和对仗上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1.押韵规则【P111】

答:律诗的押韵规则为: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如本诗第二、四、六、八句分别用高、毛、曹、劳四字押韵,首句不押韵。四个押韵的字都是平声,都在对句的句尾,且都是“豪”韵的字,没有邻韵通押。

2.对仗规则【P111】

答:律诗的对仗规则为: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本诗首联、颔联、颈联都对仗。首联,“诸葛”对“宗臣”,“大名”对“宇宙”,“垂”对“肃”,“宇宙”对“清高”。颔联,“三分”对“万古”,“割据”对“云霄”,“纡筹策”对“一羽毛”。颈联:“伯仲之间”对“指挥若定”,“见”对“失”,“伊吕”对“箫曹”。

二、请认真研读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所讲李白七古《将进酒》,完成下列任务。并从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与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对比,进一步加深对七律格律要求的理解。【P93】

1.从原诗中节选八句抄录于下,并标出其平仄。

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

4

153751574.doc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平平平平仄平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平平平仄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平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

2.写出其韵字。

答:韵字为:来、回、雪、月、来、杯、生、停、听、醒、名、乐、谑、酌、裘、酒、愁

3.指明其中对仗的句子。 答:其中对仗的句子有: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与杜甫《咏怀古迹》相比,李白的诗句式参差不齐,平仄自由不拘,押韵平仄通押,中间还有换韵。对仗位臵不定,对得也不工整。

三、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答:

沱江夜月 苏榕

岸阔潮平滟滟光,一轮明月照沱江。 玉容楚楚如含笑,清露莹莹似带霜。 薄雾腾腾拂上壁,轻风缕缕送临窗。 家家月下铺凉簟,遥望银河入梦乡。

5

153751574.doc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3

请于唐宋词人温庭筠、李煜、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苏轼、李清照中选取一家,以其令词作品为研究对象,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小论文,论文字数不少于1200字。

6

153751574.doc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4

一、骈文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体,它有和散文截然不同的文体特征,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十三章第二节《骈文》,结合作品了解骈文的特征,并按照要求从教材所讲到的骈文中为下列特征找出例证。(注:请不要重复使用例句) 骈文特点 例句 1.两句相对的偶联。 咨宏度之峻邈,壮大业之允昌。(陆机《吊魏武帝文》) 1.语言讲究对 偶。 2.四句相对的长联。 琵琶新曲,无待石崇;箜篌杂引,非关曹植。(徐陵《玉台新咏序》) 7

153751574.doc

1.四字句与四字句组成的对联。 五陵豪族,充选掖庭;四姓良家,驰名永巷。(徐陵《玉台新咏序》) 2.六字句与六字句组成的对联。 思居终而恤始,命临没而肇扬。(陆机《吊魏武帝文》) 2.四六句式,尤 其对偶句多用 四字句和六字 句组成。 3.四字句与六字句混用组成的对联。 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千门万户,张衡之所曾赋。(徐陵《玉台新咏序》) 8

153751574.doc

抄录联句,并标明节奏点的平仄。 1.四字句与四字句组成的对联。 本号(仄)娇娥(平),曾名(平)巧笑(仄)。(徐陵《玉台新咏序》) 2.六字句与六字句组成的对联。 援贞吝(仄)以惎悔(仄),虽在我(仄)而不臧(平)。(陆机《吊魏武帝文》) 3.四字句与六字句混用组成的对联。 楚王(平)宫里(仄),无不(仄)推其(平)细腰(平);卫国(仄)佳人(平),俱言(平)讶其(平)纤手(仄)。(徐陵《玉台新咏序》) 3.讲究平仄声律。四字句的二四字、六字句的二四六字或者三六字为节奏点。一句之内,节奏点平仄交替;一联之内,节奏点平仄相反。 4.讲究用典。 抄录用典的句子,并说明其所用的典故。 1.晨看旅雁,心赴江淮;错望牵牛,情驰扬越。(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旅雁”用的是鸿雁传书的典故。“牵牛”用是的牛郎织女的传说。 2.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庾信《哀江南赋》)“将军”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壮士”用荆轲的典故。 9

153751574.doc

二、选取王勃骈体文《腾王阁序》和苏轼散体文《石钟山记》中各百余字的一段,抄录于下,并对比阅读,仔细体会骈体文与散体文的区别。 骈体文《腾王阁序》 散体文《石钟山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作乐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