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过程控制标准化管理手册(隧道分册)
隧道通风、防尘与风、水、电布置
作业指导书
目 录
1.编制目的 ................................................................... 1 2.编制依据 ................................................................... 1 3.适用范围 ................................................................... 1 4.通风、防尘 ................................................................. 1 4.1 隧道通风方式 ........................................................... 1 4.2 通风设备配置 ........................................................... 1 4.3施工通风管理 ........................................................... 3 4.4对施工的要求 ........................................................... 3 4.5其它措施 ............................................................... 4 5.供风和供水 ................................................................. 4 6.施工供电与照明 ............................................................. 5 7.管线布置 ................................................................... 6 8.安全及环保要求 ............................................................. 7 8.1 安全保证措施............................................................ 7 8.2 环境保证措施............................................................ 8 9.估算指标 ................................................................... 8
隧道通风、防尘与风、水、电布置指导书 隧道分册
隧道通风、防尘与风、水、电布置指导书
1.编制目的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风、水、电的安全、畅通,贯彻执行标准化施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要求所有管线须按要求的位置和高度进行布置;分开挖段、完成洞段及管线穿越二衬台车段进行布设。 2.编制依据
2.1国家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安全规程、验收标准和有关规定。 2.2相关设计文件。 2.3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公路隧道隧道施工风、水、电的布设。 4.通风、防尘 4.1 隧道通风方式
隧道施工采用无轨运输出碴,施工通风150m以下隧道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大于150m以上隧道采用压入式通风。 4.2 通风设备配置
4.2.1施工通风所需风量按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及各队所负责的隧道长度选择通风机型号,风管选择便于装卸和维修的PVC拉链式软风管,直径Ф1600㎜。 4.2.2压入式压入式通风布置形式
如上图1所示,通风机或局部扇风机把新鲜空气经风筒压入工作面,污浊空沿隧道流出。 保证有效射程(L1)的控制距离。有效射程以外的炮烟及废气,呈涡流状态,不能迅速排除。
有效射程按下式计算:
第 1 页 共 10页
隧道通风、防尘与风、水、电布置指导书 隧道分册
L1=(4~5)A
式中:L1—有效射程,m; A — 隧道的断面积,m2。 L1=5√160=5*12.=63.2m; 在应用压入式通时须注意以下两点:
4.2.2.1通风机安装位置应与洞口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应大于30m;同时,风机应安置在洞门20m以外处,避免洞内流出的污浊空气重新进入,形成部分循环风。
4.2.2.2风筒出口应与工作面保持一定距离,对于大断面、大风量、大直20m≤L≤30m 4.2.3风机及风管的确定 4.2.3.1风量和风阻计算
①施工通风所需风量按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洞内允许最小风速、一次性爆破所需要排除的炮烟量和内燃机械设备总功率分别计算,取其中最大值作为控制风量。
②主要计算参数 洞内同时工作最多人数按50人/工作面考虑; 洞内允许最小风速Vmin=0.15m/s,坑道内不小于0.25m/s,但均不应大于6m/s。 洞内每人供应新鲜风3m3/min; 内燃机械设备作业供风量3m3/(min·KW); 风管平均百米漏风率为0.02,风管摩阻系数为0.02。
③洞内各种气体的含量 O2:按体积计不小于20%; CO: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入工作面时,浓度可为100mg/m3; CO2:按体积计不大于0.5%。 氮氧化物(换算成NO2)为5 mg/m3以下。 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为2mg;在10%以下时,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和动植物性粉尘允许含量为10mg/m3;水泥粉尘的允许含量为6mg/m3。
4.2.3.2通风设备选择及配置 根据不同隧道的不同条件计算,隧道通风设备应按以下条件配置:当隧道独头掘进长度小于150m时,主要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采取局扇通风),当独头掘进距离L<500m时,配置一台2×37Kw轴流风机,配置一道φ1000mm的风管压入式通风;当单口掘进距离为500m≤L<1000m时,配置一台2×55Kw轴流风机,配置一道φ1200mm的风管压入式通风;当单口掘进距离为1000m≤L时,配置2台2×55Kw轴流风机,配置两道φ1200mm的风 4.2.4通风管布置安排
在系统布置上,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循环风”。风管出风口到工作面距离控制在45~60m范围内。出风口气体射流倘沿壁扩散后能反向流出工作面,对工作面通风换气有利。 4.2.5通风机的安装 4.2.5.1风机安装标准
第 2 页 共 10页
隧道通风、防尘与风、水、电布置指导书 隧道分册
风机安装位置距洞口的距离不小于30m,以避免回风污染。 风机支架稳固结实,避免运转时震动摇晃。 风机上方设防雨遮板。
风机出口设置1.0m长的刚性风管,并用高强度柔性风管与PVC柔性风管过渡。
风机和风管接口处法兰间加密封垫,刚性风管与柔性风管结合处绑扎三道,以减少局部漏风和阻力。
4.2.5.2通风管的安装
通风管的安装应平顺,接头严密,每100米通风长度漏风率不大于2%。
安装时准确测出中线位置,以5米的间距安装风管悬挂锚杆。风管吊挂要求每100米挠度不大于150mm,轴向偏差每100米不大于300mm。
风管出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保持在30m。 4.3施工通风管理
4.3.1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施工通风管理和实施,风管安装平、直、顺,通风管路转弯处安设刚性弯头,并且弯度平缓,避免转锐角弯,以减小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并且要加强日常维修和管理。
4.3.2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通风效果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进行阶段调整。 4.3.3必要时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对通风系统作局部调整,保证洞内气温不得高于28℃、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氮(NO2)浓度在通风30 min后分别降到30mg/m3和5mg/m3以下,以满足施工需要。
4.3.4风机配有专业风机司机负责操作,并作好运转记录,上岗前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3.5电工定期检修风机,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保证风机正常运转。 4.4对施工的要求
4.4.1了保证风机能够正常启动和运转,为风机提供合适的供电设备。
4.4.2加强日常通风检测,保证足够的风量和风压,并且要爱护通风管路,避免对通风管路的破坏,降低漏风率。
4.4.3要求通风管每节长度大部分为20m/节,根据掌子面衔接风管长度的需要可以配置少量10m/节的风管。
4.4.4洞口风机需要安设在距离洞口20m以外的上风向,避免发生污风循环;风管出风口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30m。
第 3 页 共 10页
隧道通风、防尘与风、水、电布置指导书 隧道分册
4.4.5因为所选择的风管直径较大,保证洞内有足够的净空高度,避免发生过往车辆和机械刮破风管而影响施工。
4.4.6由于采用无轨运输,运输车辆的尾气排放口安设净化装置,以降低对隧道内施工环境的污染程度。
4.4.7行人和运输车辆按照设计线路行走。涉及到三通阀门配风的要合理调整施工工序,避免两个工作面同时放炮出碴、同时送风。 4.5其它措施
因为隧道施工采用的内燃设备较多、功率较大,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量很大,隧道开挖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也较多。为了避免对施工人员和大气造成危害,对洞内排出的污风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如果发现不符合排放标准,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水幕降尘器降尘。水幕降尘器具有喷水颗粒细,产雾量大,能够封锁整个隧道断面,除降尘外还可以吸收易溶于水的有害气体(S02、NH3等)。
隧道干式除尘机除尘,用于喷砼和装碴时的除尘。通过调整供风的风速控制粉尘(当洞内风速达到1.5~3.0m/s时,作业地点中空气粉尘的含量会降低至最低)。 5.供风和供水
5.1空气压缩机站设备能力应满足同时工作的各种风动机具最大耗风量和足够的 风压。 5.2空气压缩机站应设在洞口附近,并宜靠近变电站,应有防水、降温、保温和防 雷击设施。 5.3供水方案的选择及设备的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5.3.1 水源的水量应满足工程和生活用水的需要。有高山自然水源时应蓄水利用, 水池高度应能保证洞内最高用水点的水压。
5.3.2水池的容量应有一定的储备量,保证洞内外集中用水的需要。 5.3.3采用机械站供水时,应有备用的抽水机。
5.3.4充分利用洞内地下水源,通过高压水箱送到工作面。 5.4工程和生活用水使用前必须经过水质鉴定,合格者才可使用。 5.5隧道工作面使用风压应不小于0.5MPa,水压不小于0.3MPa。 5.6高压风、水管路的安装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5.6.1管路应敷设平顺,接头严密,不漏风,不漏水。
5.6.2洞内风、水管路宜敷设在电缆电线相对的一侧,并不得妨碍运输,不影响边沟施工。 5.6.3洞外地段,当风管长度超过500m,温度变化较大时宜安装伸缩器;靠近空 气压缩机150m 以内,风管的法兰盘接头宜用石棉衬垫。
第 4 页 共 10页
隧道通风、防尘与风、水、电布置指导书 隧道分册
5.6.4在空气压缩机站和水池总输管上必须设总闸阀;主管上每隔300~500m 应分 装闸阀。高压风管长度大于1000m 时,应在管路最低处设置油水分离器,定时放出管中的积 油和水。
5.6.5管路前端至开挖面宜保持30m 距离,并用高压软管连接分风器和分水器, 通往上导坑开挖面使用的软管长度不宜大于50m。分风器、分水器与凿岩机间连接的胶皮管长度,不宜大于10m,上导坑、马口、挖底地 段不宜大于15m。
5.6.6风、水管路使用中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养护;冬季应注意管道保温。 6.施工供电与照明
照明和动力线分层架设,电缆线悬挂高度距行人地面不小于2m。
动力干线上的每一分支线装设开关及保险,禁止在动力线路上加挂照明设施。同时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保”。
作业面采用36V低压照明设备,36v低压变压器设在安全、干燥处,机壳接地。 抽水机、照明双回路双电源双保险。 6.1隧道供电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6.1.1 应采用400/230V 三相四线系统两端供电; 6.1.2 动力设备应采用三相380V;
6.1.3 隧道照明,成洞段和不作业地段可用220V,瓦斯地段不得超过110V,一般作业地段 不宜大于36V,手提作业灯为12~24V;
6.1.4 选用的导线截面应使线路末端的电压降不得大于10%;36V 及24V 线不得大于5%。 6.2变压器容量应按电气设备总用电量确定。当单台电动设备容量超过变压器容量1/3 时,应适当考虑增加起动附加容量。
6.3洞外变电站宜设在洞口附近,并应靠近负荷集中地点和设在电源来线一侧。 6.4供电线路布置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6.4.1 成洞地段固定的电线路,应使用绝缘良好胶皮线架设;施工地段的临时电线路宜采 用橡套电缆;竖井、斜井宜使用铠装电缆;瓦斯地段的输电线必须使用密封电缆,不得使用 皮线。
6.4.2 照明和动力线路安装在同一侧时,必须分层加设。电线悬挂高度距人行地面的距,110V 以下时不应小于2m,400V 时应大于2.5m,6~10kV 时不应小于3.5m。瓦斯地段的电缆 应沿侧壁铺设,不得悬空架设。
6.4.3 涌水隧道的电动排水设备、瓦斯隧道的通风设备和斜井、竖井内的电气装置应采用 双回路输电,并有可靠的切换装置。
6.4.4 36V 低压变压器应设在安全、干燥处、机壳接地,输电线路长度不应大于100m。
第 5 页 共 10页
隧道通风、防尘与风、水、电布置指导书 隧道分册
6.4.5 动力干线上的每一分支线,必须装设开关及保险丝具。禁止在动力线路上加挂照明 设施。
6.5 短隧道应采用高压至洞口,再低压进洞;长、特长隧道成洞地段应用6~10kV 高压电缆送电;洞内设置6~10/0.4kV 变电站供电时,应有保证安全的措施。
6.6 隧道作业地段必须有足够的照明;洞外照明按一般建筑工地要求。瓦斯地段的 照明器材应采用防爆型,开关应设在送风道或洞口。
6.7对于施工用电,靠近城镇时应优先利用外来电源;山岭重丘区没有电力来源时可根据工程规模、施工需要、机具等配套设置自行发电;采用大型掘进机械施工时,必须用外来电源;应设置预备电源或应急电源,确保停电时有必要的动力和照明。
6.8 对各种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应有专人经常进行检查维修,作业时,应参照现行 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办理。 7.管线布置
7.1在施工中除了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外,还特别对工地文明施工做出规范化、形象化,尤其对洞内“三管两线”提出标准化。洞内“三管两线”按要求布设,作好洞内排水、洞内路面清理及道路维护,加强洞内通风。
7.2管线布置说明:
1)管线布置原则以三台阶开挖线进行分界,尽量减少管线对施工中台车行走、开挖出碴的影响。
2)高压风、水管线考虑安装方便,高度控制在1.5~2米之间。
第 6 页 共 10页
隧道通风、防尘与风、水、电布置指导书 隧道分册
3)图中排水管为逆坡施工时采用方案,在顺坡施工中考虑借用中心排水管,由于每段中心排水管设有集水坑,应及时清理坑中沉淀物,保证中心排水管的排水顺畅。施工间断性及待竣工后对中心排水管进行清洗。
4)所有管线均采用Ф22螺纹钢筋定位加固,保证管线的稳定性,且能满足特殊挂、撞情况下,结构性能稳定,不变形、不晃动。
5)电力线处加固钢筋要求涂刷油漆,减少钢筋对电力线的刮擦,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漏电伤人的现象发生。
6)风管的加固采用Ф22螺纹钢筋定位,钢筋上绑铁丝,再由铁丝成箍形固定风管。 7)所有管线定位钢筋纵向间距为10m。
8)隧道未进行衬砌段管线布置及加固同上,加固位置水平标高与衬砌段相同。 8.安全及环保要求 8.1 安全保证措施 8.1.1 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项目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建立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小组,针对工序特点进行安全交底,严格执行项目部安全保证体系的有关规定,与现场作业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等。
建立安全环保工作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安全总监任副组长,组员由项目部室负责人、工区负责人、专业工程师、安全员组成。 8.1.2 安全教育和培训
(1)对新进场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准许其进入操作岗位。 (2)对主要作业工人,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培训。
(3)在采用新工艺、新工法、新设备或调换工作岗位时,对工人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4)设立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日,在班前班后会上检查安全生产的活动情况,并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活动。
8.1.3 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和管理制度,体现“全员管理、安全第一”的基本思想,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做到职责分明,各负其责。施工中除操作人员本身加强各种安全措施外,项目部也要加大检查力度,搞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坚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8.1.4 安全技术措施
(1)发生风水电生产事故后,机电班组立即通知组长,并检查工地现场判断事故类型,级
第 7 页 共 10页
隧道通风、防尘与风、水、电布置指导书 隧道分册
别,事故发生地点,为指挥抢修提供依据。
(2)当发生用电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由专业电工沿线路对线路和用电设备进行检查。当事故无法立即判断时,联系电业部门请求帮助。当事故一时无法处理时,立即启用应急发电设备辅助施工。
(3)当事故为风水事故时,首先停止空压机运转,排空空压机储存罐和风管内高压风,水。并由空压机房沿风水管线路进行检查,机电班组抢修队指挥下由机械配合转运物资至抢修处。抢修完毕后开风、水进行试运行,确认没有事故隐患。
(4)所有施工机械设备由专人负责,必须指定专人操作。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应熟悉机械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并具有对机械发生事故时采取紧急措施的能力。操作人员应按机械设备的规定适用,不得超出规定的使用范围或超负荷运转;驾驶室或操作室内不得超乘、存放或运送易燃、易爆物品。
(5)机械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严禁疲劳作业,严禁机械带故障作业;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应选择安全地点,并将带负荷的部件放松,并设有制动、防滑、防冻措施。
(6)在机具设备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操作规程牌,对各种施工机具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以保证使用的安全。 8.2 环境保证措施 8.2.1 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各业务部室和现场管理人员、生产班组为成员的文明施工和环保管理组织机构。施工前进行环境因素识别,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制定各级规章制度,并加强检查和监督。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全体职工的文明施工和环保意识。 8.2.2 环保技术措施
(1)加强文明施工管理,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应堆码整齐、表面覆盖,并设立明显的标识牌,各种施工设备也要合理放置,整齐排放。
(2)在施工区和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系统,不将有害物质和未经处理的施工废水直接排放。 (3)施工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时集中处理、运至指定地点弃置。 9.估算指标
表1 施工通风设备制作主要项目估算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说明 第 8 页 共 10页
隧道通风、防尘与风、水、电布置指导书 隧道分册
1 2 3 4 5 6 7 通风机基础 基础基坑开挖 基础架焊制 基础混凝土搅拌 基础架埋设 通风机安装 托架制作 处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1 180 120 60 100 60 30 按一个隧道口考虑 按照设计尺寸用机械开挖 按照设计尺寸焊接 按150m³混凝土考虑 按150m³混凝土考虑 按一台考虑 按1节20m需3个托架考虑
表2 施工通风设备安装主要项目估算指标表
序号 1 2 3 4 项目 每次安装通风带 通风带运输时间 通风带托架制作安装时间 通风带安装时间 单位 节 min min min 数量 2 20 30 30 说明 按每节20m考虑 各种构件装卸、运输 托架制作钻眼、锚固 通风带和托架制作固定、每节通风带连接 表3 施工供风、水、电设备制作主要项目估算指标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项目 空压机机基础 基础基坑开挖 基础架焊制 基础混凝土搅拌 基础架埋设 空压机安装 风、水管制作 风、水、电托架制作 单位 处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数量 4 240 60 60 60 240 30 60 说明 按一个负责1000m隧道考虑 按照设计尺寸用机械开挖 按照设计尺寸焊接 按100m³混凝土考虑 按100m³混凝土考虑 按4台空压机考虑 按1节12m考虑 按1节12m需2个托架考虑
表4 施工供供风、水、电设备安装主要项目估算指标表(参考)
序号 1 项目 每次安装风、水管、电线 单位 节 数量 1 说明 按每节12m考虑 第 9 页 共 10页
隧道通风、防尘与风、水、电布置指导书 隧道分册
2 风、水管、电线运输时间 风、水管、电线支架安装时间 风、水管、电线安装时间 min 30 各种构件装卸、运输 3 min 30 支架钻眼、锚固 4 min 30 风、水管、电线和支架固定、每节风、水管连接
第 10 页 共 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