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养生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清代名医程国彭治咳三论

清代名医程国彭治咳三论

来源:华佗养生网
清代名医程国彭治咳三论

清代名医程国彭,集三十年业医心得著成《医学心悟》, “其书似平淡无奇,而千变万化总不出其范围”,对不少病证的辨治融会贯通前贤之精华,结合平日所得,苦心揣摩、沉思力索,提出超人之见。对于咳嗽的成因病机取类比象论述精辟,创制有止嗽散,根据肺为娇脏的特点,配伍以“温润和平,不寒不热”的药物,治疗“诸般咳嗽”效果显著,为后世医家治咳的基本方剂。以下是程氏关于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止嗽散的制方用药特点总结,舛谬之处,请明哲正之。

l 肺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肺为五脏之华盖,外感六淫或内伤等多种因素侵袭,首先导致肺系病变,使其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喻昌所谓“咳嗽一证,求之《内经》博而寡要,求之《金匿要略》,惟附五方于痰饮之后.亦无专论。”历代医家对于咳嗽之证论述虽挂壁琳琅,但各述其见,言而杂乱。程氏论述咳嗽,取类比象阐述因理,形象地将肺属金喻似钟.钟非叩不鸣,把邪气伤肺喻为击钟之具,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缚之火自内攻亦鸣”。将咳嗽的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病变在肺卫,症状多见头痛鼻塞,发热恶寒和肺失宣降的表现,运用了《素问》肺为咳的理论;内伤咳嗽,多因劳倦情志.饮食炙缚或肺咳不已移于五脏的相互传变,使脏腑功能失调而咳嗽加剧,内伤咳嗽伴有脏腑失调的多种症候,运用了《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来解释。这种分类对临床治疗咳嗽起到了执简驭繁、提纲挚领的作用,至今对咳嗽的分类仍延用此法。

2 用热远热,用寒远寒,药不责峻,中病而已

程氏治疗咳嗽,认为“贵在初得为善”,外邪伤肺,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气失常,气道不利,肺气上逆。治法采用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认为“初治必须发散,而又不可过散,不散则邪不去,过散则肺气必虚”,使咳嗽缠绵难愈。又论肺体属金,金性畏火,过热则肺伤而咳,金性嘲燥恶冷,过寒亦咳。肺为娇脏,外主皮毛最易受邪,攻击之剂即不任受,故在用药上倡导宜“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的原则。因此《医学心悟》拟止嗽散为止咳嗽的主方。该方由紫苑、百部、白前、桔梗、荆芥、陈皮、甘草七味药物组成。方中紫苑、百部温润止咳,桔梗能升提肺气以利膈,白前下气开壅止咳,四昧药物有调整气机升降的功能,佐以陈皮宣肺干Ⅱ气祛痍,嗣芥散风解表,甘草缓急止咳 七药舍用,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苦而不过寒,辛不过热,厩有辛甘为开,又可甘苦而降,细细玩味,看似平淡无奇t恰台程氏 药不贵险峻。惟期中病而已 的意图。

3 条分肇析,因病定方,灵活化裁,切于实用

《医学心悟》对于咳嗽的论治,集中在第三卷的咳嗽及虚劳篇和首卷的伤寒杂证篇中。在病理转归上充分体现了“肺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特点。用药以止嗽散为基本方。虽然千变万化总不出其范围,这是条分缕析,因证施治,运用灵活。如风寒初起,用止嗽散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以散邪,恐发散太过,并用人参、胡桃等以润之;脾虚食少汗出者,用五味异功散培脾土以生肺金;中寒入里而咳者.加用温中药物;暑气伤肺口渴心烦溺赤者,用止嗽散加黄连、黄芩、花粉以直折其火;湿气生痰,痰涎稠粘者,用止嗽散加半夏、茯苓、桑自皮、生姜 大枣以祛湿化痰;燥火焚金,干咳无痰者,用止嗽散加瓜蒌、贝母、柏子仁以润燥。并依据外感咳久不已移于五脏六腑的特点,按十二经见证予以加减。如肺咳用止嗽散加荆芥芥、紫苑、赤芍、丹参;肝咳加柴胡、枳壳、赤芍;心咳者止嗽散倍桔梗加牛蒡子;脾咳者加葛根、秦艽、郁金;肾咳者加附子等。对内伤七情,饮食炙博之咳亦有恰如其分的加减,可谓曲尽周详。

程氏以止嗽散为主方治疗“诸般咳嗽”的目的是在咳嗽的治法上“悉旧易简”,便于后人掌握。从另一方面看,止嗽散为治标之方,若因它症而继发咳嗽者,当以治本病为主。如伤寒兼有咳嗽者,程氏仍按仲景方辩证论治;脾肺气虚者补脾土以生肺金,用异功散为主方;虚中挟邪者,则用团鱼丸补其虚;虚损渐成咳嗽不止者用紫菀散、月华丸等。总之,程氏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临床借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