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四川省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殷红(yān ) 迭起(dié) 闭塞(sāi) 戛然而止(jiá) B. 辐射 (fú) 惬意(qiè) 粲然(càn) 叱咤风云(chà) C. 嗔视(chēn) 凛冽(lǐn) 羸弱(léi) 仰之弥高(mí) D. 乙醚(mǐ) 虫豸(zhì) 峰巅(diān) 锲而不舍(qì)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马革果尸 妇儒皆知 心会神凝 彷徨 B. 感情震荡 燕然勒功 零乱不堪 咳嗽 C. 一拍即合 当之无愧 慷概淋漓 哺育 D. 和爱可亲 死而后己 无瑕顾及 滑稽
3. 根据语境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
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宣誓: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必覆灭。 A. 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 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 人民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 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4. 下列语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B.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C. 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D.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 锲而不舍 ,终会拥抱大海。 B. 二战中法西斯恶贯满盈, 家喻户晓 。 C. 纵然 马革裹尸 ,这是他豪壮的选择。 D.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 锋芒毕露 。
6. 下列说法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
B. 邓稼先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C. 杨振宁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D. 《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编的《资治通鉴》。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B. 没有谁不能不被消防英雄们的事迹感动。 C. 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D. 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二、文言文阅读
8. 文言文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治经为博士邪 (为:成,当) B. 但当涉猎 (但:然而,却) C. 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D. 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 2. 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 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5. 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三、名句名篇
9. 用课文原文填空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 (3) ___________________,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4) 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
(5)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诗歌鉴赏
10. 诗歌鉴赏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现代文阅读
11. 阅读《说和做》选段,回答问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 诗兴不作(1) 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2)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
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 选段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了什么?
2. 选段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试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3. 选段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2. 阅读下面文章并完成下面的题。 害怕回乡
(1)回乡不是回家。
(2)回家是亲切的。记得母亲在世时,回家是那样的温馨,是那样顺理成章。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屋顶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倚门而望。
(3)未进家门,早有乡邻,用真诚而纯朴的目光迎接你:“哇,回家开看母亲了。” (4)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世路风尘的艰辛。 (5)母亲去世后,家就变得飘渺了。……
(6)回归是必然的。只是先人已渺,旧居不存,算不了回家,就算回乡吧。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
(7)当我踏上那弯曲的乡路时,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乡邻依旧友好,迎候你的目光也依旧真诚。但语意里有了陌生:“啊,回来看看?” (8)是的,回来看看。看什么呢?
(9)“到乡翻似烂柯人”,一棵系念故乡的心,顿时被悬了起来。
(10)于是无可挽回地要坠入从前,黯然地走进童年的记忆,很悲壮地站到昨日已远、来日无多的路口,踟躇复踟躇。在乡邻目光的探询下,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11)故乡,是生命的根,在抚摸生命之树的须根时,如果没有结出丰厚的果实来回报,那么你可曾以你树冠的绿阴,给故乡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
(12)你会想到自己没有做官,不是荣归故里,你不很富有,不是衣锦还乡;你也不是明星,不为故乡增色。也许,这并不重要,故乡无意苛求于你。只是你对你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13)想到此,你会明白前人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感喟了。
(14)……当你倦游知还,鸟归林,鱼归渊,回到了生命的源头,你不得不回望一下自己的漫漫长途,也不得不反躬自问:你留在山外世界的行踪、足迹是否歪斜?面对依旧贫
瘠的土地,你是否无愧于心,无愧于乡呢?
(15)所以回乡,不只是回到记忆,而是回到生活的始发站,去审读自己的生命行程。 (16)回乡,面对养育你的土地,你想到故乡的厚恩,未有寸功的回报,你会悚然而惊。 (17)所以,我害怕回乡。
1. 作者一开始就说:“回家不是回乡。”从文中可以看出,回家的感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乡的感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用文中的一个词填空)
2. 第⑵段说“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炊烟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依门而望”,“游子”是多么激动啊!请你发挥想象,描述一下“游子“的心理活动。(要求:字数50左右)
3. 细读短文,概括“我害怕回乡”的原因。
六、语言应用
13. 仿照画线句子,结合闻一多的事例,再写一句,要求所写句子与前两句形成排比且句式相近,字数不要求完全一致
因为有了信念,科学家邓稼先以身许国,在大漠深处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因为有了信念,探险家刘雨田克服了艰难困苦,徒步走完了万里长城;因为有了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带着信念出发,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七、选择题
1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是______;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是______;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是______。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A. 微风拂面,萤火流逝,屋檐滴水 B. 萤火流逝,屋檐滴水,微风拂面 C. 微风拂面,屋檐滴水,萤火流逝 D. 萤火流逝,微风拂面,屋檐滴水
八、命题作文
15. 写作。请以《 ______________ 的我》为题目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选择典型事件,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里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
参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1题【答案】
第12题【答案】
第13题【答案】
第14题【答案】
第15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