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养生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来源:华佗养生网
文安县中小学课程教学 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德归中学 课程名称: 物理 教师姓名: 马永庆 教学 内容 课题 2016年级第 一 学期 第 一 单元第 一 课 备课 时间 年 月 日 《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教学 目标 通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道其国际单位、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减小误差的方法。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正确使用和换算。 教材 分析 及本 课时 教学 任务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学情 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比较熟悉,学习起来不会吃力 教法 学法 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师 课前 准备 学生 设计意图 预设的教学环节、情景、活动和问题 一、情景引入 让学生多注测量的必要性 1、【学情预设】:学生各自谈谈自己意身边的物的想法和根据,回答问题 理现象同时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眼睛判断物体大小、长短。出激发学生求示书本(P10)图1,图中的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知欲 CD那个较长?出示图2,中心的圆哪个较大?先看体会测量的看再用尺量。 【学情预设】:不可靠,要用尺子量必要性 ,体的准确。 现学生的主我们的视觉总是可靠的吗?估计一下谈谈你的结体性,创设情论,要想得到准确地数值应该怎么做?引入测量的境,吸引学生必要性。 二、学导并举 一、长度的测量 的注意力,体会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系。 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设计意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图】:体会单让学生观察。 (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位的国际化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的意义。 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记忆长度单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位及其进率,的宽度等。 学生观察测量工具 学生阅读课本,让记忆长度单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位及其进率,【学情预设】:得到统一的值。 为什么引入国际单使学生达到位制? 灵活掌握。 2、长度的单位 (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使学生对身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 阅边的物体的读课文第36页“小资料”: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长度有感性度的单位是米,及了解“米”的准确定义。 (3) 认认识。 培养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米(m)、千米(km)、学生科学的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μ 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进行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教师出题 态度。 知道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用间接地方法测量 体会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多注意观察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生活现象增零刻线、最小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要长见闻,丰富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知识。 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设计意学生熟悉刻度尺的使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图】:培养学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和讨论,并进行实验。 生科学的态4、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测量硬币的度和自学能直径、硬币的周长、测细铜丝的直径。 力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上进行测量,圆个别小结,其心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他补充。反馈的方法进行测量。 二、时间的测量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例举测量时间的工具。 单位:秒(s)小时(h)分(min) 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钟,古代:日晷、沙漏 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关键是停表的分度值。 体会生活现象所用的时间:(1)人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是0.8s;(2)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是本节的收获,巩固知识。 0.4s;(3)人打一次哈欠经历的时间约是6s 三、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看书第4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归纳误差的相关知识 ,学生理解记忆。 2、由于测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绝对准确,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等因素对结果都有影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四、当堂训练 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总结提高 预设的教学环节、情景、活动和问题 设计意图 1、长度与时间测量的本质 2、长度与时间测量的方法 五、作业 1、练习册2、思考:怎样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与 随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