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养生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活动:美丽的贝壳

活动:美丽的贝壳

来源:华佗养生网
美丽的贝壳

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贝壳,知道贝壳是多种多样的。 2.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3.学习拼贴贝壳,激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贝壳。并布置成“美丽的贝壳”展(图片展或实物展)。

2.收集各种贝壳制品。如贝壳项链、螺号、手链、小挂件,贝壳工艺品,贝壳画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 1.出示神秘口袋:

引导语:听听什么声音?来,摸一摸,看看是什么?

2.师打开口袋说:“我们把这些小宝贝请到桌子上,小朋友一会儿跟这些小宝贝认识一下。”

二、引导幼儿自由参观贝壳展,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

1.引导语:这里有许多小朋友带来的贝壳,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摸一摸。你们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幼儿自由观察贝壳。

引导语:我们看看这些小宝贝长的什么样子?(扇形,两片外壳,壳薄易碎)身上有生长线或各色放射线。

引导语: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表面光滑、或粗糙) 三、集体交流贝壳的不同特征。

1.引导语:你刚才看到的贝壳一样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摸起来感觉怎样?

2.引导语:这么多的贝壳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小结:有的是两片壳,有的是螺旋壳,还有一种鲍鱼是单片壳,有的很光滑,有的很粗糙,表面长有肋纹、小刺、或者突起)

四.学习儿歌:小贝壳。 五.欣赏贝壳工艺品。

引导语:工人叔叔、阿姨用那些美丽的贝壳做了许多东西,我们来看看吧。 六.拼摆贝壳画。

1.引导语:老师这里有一张贝壳黏贴画,喜欢吗?(幼儿:喜欢)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用贝壳粘贴出美丽的作品吧。 2.教师介绍分组活动的材料。 第一组:给贝壳上色。

材料:油画棒、彩笔、颜料、贝壳纸模。 第二组:运用揉成的彩色小纸球装饰贝壳。 材料:彩色皱纹纸、白乳胶、贝壳纸模。 第三组:采用撕贴手法装饰贝壳。 材料:彩色水纹纸、白乳胶、贝壳纸模。 第四组:贴彩贝。

材料:彩色油泥、各种贝壳。 3.幼儿自由选择组操作,教师指导。 七、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因为厦门、同安都有海,大海、贝壳对孩子来说很熟悉,他们吃过贝壳类的食物,玩过贝壳类的玩具,也观赏过贝壳类的工艺品,在他们眼中贝壳的世界就是一个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世界!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急切地想要知道更多有关贝壳的知识,但在具体活动实施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亮点: 一、激发兴趣。

活动开始 ,老师设计了一个师幼互动的游戏“摸口袋”,在愉快的气氛中抓住了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兴奋点。为了使幼儿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用激励性的语言不断激励幼儿,整节活动孩子的兴趣很高。

二、充分准备活动材料。

事先请家长帮助搜集了各种贝壳,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积极踊跃,从而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方便。

通过让幼儿观察、欣赏各种贝壳,感受各种让人惊奇的自然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据贝壳自身的造型和花纹,充分想象“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孩子们的创意让人惊喜。(如:老师出示一个大海砺壳时,宜帧说她的造型像蝴蝶。扇贝的花纹可以印出蝴蝶等等。)

老师提供不同的工具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特别是粘贴贝壳时,幼儿怎样进行造型和固定,需要幼儿在现场的制作中、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尝试。(如:兔子耳朵粘贴的位置、怎么固定不易掉等。)

幼儿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开放式的空间、材料的提供方式,不断激了幼儿的创作灵感,我们看到有的幼儿在自己完成的作品中,进行第二次创作,不断熔入自己情感的表达和表现。

三、老师适时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幼儿大胆、富有个性的美的创作和表达。 老师能及时捕捉孩子创作的情景,适时,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如王梓小朋友不知道用什么材料做大鲨鱼的眼睛而显得无助时,教师把他引到装满圆形海螺的筐筐边说:“你在这里找找,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材料。”王梓很快就找到适合当眼睛的肚脐螺,开心地笑了。老师适时给孩子技能技巧上的帮助,激发幼儿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创作,富有个性,自主地表现美。

不足之处:

一、部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在日常活动中还需多提供机会加以锻炼提高。

二、活动结束展示幼儿作品的环节,可不采取集中交流、个别幼儿介绍的方式,而是让幼儿自由地交流与分享,老师到幼儿中间去观注、倾听幼儿对自己作品的介绍,对别人作品的解读,去发现富有自性的表达,给幼儿更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