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2-7991.2019.04.023
商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核心问题∗
王 鹤1ꎬ孔德静1ꎬ徐 嵩2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ꎬ河北秦皇岛066004ꎻ2.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ꎬ天津300384)摘 要:明确商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内涵ꎬ从业态功能、结构体系、商业规模和空间布局4个层面对商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核心问题进行系统性阐述ꎬ并提出城乡规划学层面的原则和方法ꎬ在老城区和新城区商业发展规划问题上进行探讨ꎬ为商业发展规划编制提供思路ꎮ关键词:业态功能ꎻ结构体系ꎻ商业规模ꎻ空间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81ꎬF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991(2019)04-0125-04
TheCoreIssuesofCommercialDevelopmentPlanning
(1.CollegeofUrbanConstructionꎬHebeiNormal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ꎬQinhuangdaoHebei066004ꎻAbstract:Thebasicconnotationofbusinessdevelopmentplanningisclarifiedꎬthecoreissuesofcommercialdevel ̄opmentplanningissystematicallyexpoundedfromthebusinessfunctionꎬstructuralsystemꎬcommercialscaleandspa ̄tiallayoutꎬtheprinciplesandmethodsofurbanandruralplanningareproposedꎬtheoldandnewurbanbusinessde ̄velopmentplanningissuesarediscussedꎬwhichwillprovideideasforcommercialdevelopmentplanning.Keywords:Businessfunctionꎻstructuralsystemꎻcommercialscaleꎻspatiallayout
2.SchoolofArchitectureꎬTianjinChengjianUniversityꎬTianjin300384ꎬChina)
WangHe1ꎬKongDejing1ꎬXuSong2
商业活动以买卖方式实现商品流通ꎬ经历了由物物交换到货币流通的发展历程ꎮ我国自周朝“商贾虞衡”、汉代“算缗钱”等开始ꎬ就出现了贡税制度ꎬ约束和管理着商业行为ꎮ商业是税收的重要领域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ꎮ2016年11501.88亿元ꎬ国内消费税总计10217.23亿元ꎬ分与此同时ꎬ商业服务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ꎬ是民生领域的重要功能组成ꎮ城市商业发展不单是经济问题ꎬ更是社会问题ꎬ是城乡规划领域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ꎬ研究具有交叉性和广泛性ꎮ
国内总计40712.08亿元ꎬ营业税总计
发展的内在要求ꎬ在充分反映城市商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ꎬ对城市未来商业网点的业态功能、结构体系、商业规模和空间布局所做的统筹设计[2]ꎮ它在城乡规划领域以关系商业发展方面专项规划的形式存在ꎬ在4项核心内容中以结构、规模和布局更为重要ꎮ基于国内对商业发展规划的研究而言ꎬ对其核心内容进行系统性分析的文献较少ꎬ而立足城乡规划视角以技术性途径进行商业规划的研究更是鲜有出现ꎮ
(二)反馈价值
别占国家税收收入总额的31.2%、8.8%和7.8%[1]ꎮ
作为规划专项ꎬ商业发展规划直接关乎城市商业发展的方向和程度ꎬ对商业规模、布局等显性特质的影响直观而具体ꎬ可以决定城市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商业前景ꎮ这一点意义是表征现象ꎬ容易察觉ꎬ而其反馈价值往往得不到重视ꎬ甚至被忽略ꎮ商业发展规划的制定首要依托城乡总体规划ꎬ对其要求做到遵循和贯彻ꎬ同时ꎬ在依托上位
一、商业发展规划的关联性
(一)自我定位
商业发展规划是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度基金项目“河北城乡商业经济规模层级构建及赋值研究”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河北城乡商业用地最优规模研究”(201808020209)ꎮ收稿日期:2019-09-25ꎻ修回日期:2019-11-13
作者简介:王 鹤(1986-)ꎬ男ꎬ河北省秦皇岛市人ꎬ讲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商业发展规划研究ꎮ
(SQ181094)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小城镇商业经济中心空间格式构建及比较优势研究”(HB18SH011)ꎻ河
126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8卷
规划制定各项商业规模指标和空间布局时ꎬ能够完成对上位规划中各项用地平衡指标和规划用地图纸的有效检验ꎬ获得科学建议和积极反馈ꎬ有助此外ꎬ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商业用地开发强度等内容同样具有反向指导价值ꎮ因此ꎬ立足商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核心问题ꎬ并以城乡规划学方法进行系统性探讨ꎬ对完善多规统一、联系上下位规划的实施、科学专业制定规划方案具有积极意义ꎮ于为开展上位规划的新一轮调整提供参考[3]4ꎮ
型综合超市(c)、便利店(d)、专业店(e)、专卖店(f)、购物中心(g)和仓储式商场(h)等8种形式组成ꎬ是零售业长期演化和性变革的结果ꎮ根据功能性和规模要求可将业态分化成2类形式ꎬ一类为大型性业态ꎬ包括(a)、(c)、(g)、(h)ꎬ在城市中以数量较少和规模较大的特征存在ꎻ另一类为大量性业态ꎬ包括(b)、(d)、(e)、(f)ꎬ店铺数量较多ꎬ规模较小ꎮ业态组成和配比受到城市地段和功能影响ꎬ业态类型与日常生活需求对应ꎮ对个人而言ꎬ第1类使用频率远低于第2类ꎬ前者更具主题性和目的性ꎮ2类业态配比为1∶Nꎮ特别是综合体形式日渐成熟之后ꎬ集中于其中的第2类业态数量急剧增加ꎬ配比值不断减小ꎮ在规模合理的情况下ꎬ配比值反映商业服务的状态ꎬ见表1ꎮ
商业定位
大多存在于城乡结合部或某些改造后的乡村ꎮ大多存在于乡镇、城乡结合部ꎮ
数值较大时ꎬ大多存在于中小城市或大城市边缘区ꎻ数值较小时ꎬ大多存在于大城市中心区ꎮ
二、业态属性问题———城市商业功能阐述
(一)业态配比
商业业态主要由百货店(a)、超级市场(b)、大
服务状态
表1 城市商业业态配比关系
业态配比值1∶N>11∶N=11∶N<1
商业无活力ꎮ
商业服务存在问题ꎬ结构单一ꎬ功能较少ꎬ商业活力处于沉寂状态ꎮ
商业服务合理ꎬ结构完整ꎬ功能丰富ꎬ具有活力ꎮ数值越小ꎬ则商业活力越旺盛ꎬ复合性越强ꎮ
商业服务存在较大问题ꎬ结构过于单一ꎬ功能缺失
(二)业态影响
确定的商业层级关系为指导商业层级规模赋值和空间布局提供条件ꎮ其中ꎬ人均商业规模是基础层级ꎬ指的是消费者和用户在购买商品和服务过程中占用的商业面积ꎮ基础层级是商业结构的基本保障ꎬ在商业空间布局方面并未直接体现ꎮ
(二)中心级———商业中心结构
在传统商业发展模式下ꎬ城市商业结构的核心组成是商业中心层级ꎬ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发挥着组织商品流通的枢纽作用ꎮ广义而言ꎬ可以指向特定区域内城市群中行使商业功能的城市ꎬ而狭义到城市内部的话ꎬ特指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ꎮ国内外对商业中心层级的划分ꎬ基本趋于一致ꎬ大多分为市级商业中心、区域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心3级结构[6-8]ꎮ在对特色商业聚集的认定上ꎬ有些以“特色级商业中心”形式表述ꎬ有些则以“特色街区”加以归纳ꎮ各级商业中心的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有所区别ꎬ在规划数量上也不尽相同: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市级商业中心不唯一且数量较多ꎬ可以副市级商业中心形式表达ꎬ形成有所疏散的核心控制力ꎬ区域级商业中心数量则更多ꎻ而对于中小城市、城镇而言ꎬ市级商业中心往往数量极少或只有一个ꎬ多个区域级商业中心承
商业业态直接影响商业规模ꎬ当不同类型业
态一同出现时ꎬ在满足城市功能的同时ꎬ其各自规模限值也决定了总体商业规模ꎮ甚至受到、潮流、营商环境[4]、民众喜好等因素影响时ꎬ某些业态呈现激增现象ꎬ商业规模变得异常庞大ꎮ商业业态间接影响商业空间布局ꎬ以不同业态的企业区位选择来实现ꎮ盈利水平高、地租支付能力强的高档百货店及专业店等商店聚集城市中心区ꎬ而一些小型百货店、便利店等向社区商业中心汇合[5]ꎮ小汽车、公共交通的普及和覆盖ꎬ促成了城市边缘区的市场分布ꎬ这些市场既可以实现对城市生产生活需求的供给ꎬ又便于对外交通联系ꎬ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交通成本ꎬ又因主题明确的特性而不乏收益ꎮ城市商业空间布局在科学规划的同时ꎬ也实现了自发性选择和设计的意愿ꎬ这与商业业态的种类、数量、功能等因素关系密切ꎮ
三、层级构建问题———城市商业结构
梳理
(一)基础级———人均商业规模
城市商业结构是商业发展规划的关键ꎬ由此
第4期 王 鹤等 商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核心问题127
担着服务片区的辐射作用ꎮ而各类城市社区级商业中心的数量均由社区数量决定ꎬ共同扮演着便捷服务社区的角色ꎮ
(三)分散级———零散商业分布
(三)分散级商业规模
城市商业总规模可以依据人均商业规模和人口规模测算ꎬ与上述中心级商业规模测算结果的总和比差可以得到城市剩余的商业规模ꎬ即分散级商业规模ꎮ此级商业规模的分配原则是根据各个社区的人口规模折算获得相应比例ꎬ实现一定意义上的需求平衡ꎮ
城市商业总规模指标测定模型:C=CcNꎮ社区零散商业规模指标测定模型:Cs=C-除了以上层级之外ꎬ城市范围内存在另一种商业层级ꎬ往往以零散商业店铺的形式出现ꎮ在规划中不能够机械地将它划分到某一商业中心层级中ꎬ多不具备一定集聚规模ꎬ分散布置在居住区内部或邻近居住区的城市其他范围内ꎬ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极大便利ꎮ分散级商业的存在ꎬ是对其中ꎬC为城市商业总规模ꎬN为城市常住总人口ꎮ城市商业结构的有效补充和完善ꎬ与基础级、中心级商业共同构成城市商业结构体系ꎬ发挥着举重若轻的功能ꎮ
制定
四、数据赋值问题———城市商业规模 (商业发展规划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为商业规模
一)人均商业规模
的确定ꎬ其中以人均商业规模最为重要ꎬ它将决定其他商业规模的赋值ꎮ人均商业规模的制定方法一般以经济学预测和经验参考为主ꎮ经济学预测具有理论可行性ꎬ需要依托人口预测等基本流程[9]性ꎬ需要特别对待ꎮ而经验值参考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适应ꎮ国际城市人均商业规模的参1.考数值为0m1.2m22/人ꎬ国内城市指标多数控制在
存在缺少具体分析的问题/人以下[10]ꎬ对某一城市的特殊情况可能ꎬ从而发生套用、以偏概全、不相适宜的现象ꎮ笔者在城乡规划学层面进行了方法上的探索ꎬ形成2种对测算的规则[3]4可做进一步比较和选择ꎮ
ꎬ
(商业中心规模需要依据人均商业规模和各级二)中心级商业规模
商业中心服务人口确定ꎮ服务人口的测算可以结合服务范围内居住区规模折算人口确定ꎬ同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级别的商业中心的功能定位而做动态调整ꎬ如市级商业中心的对外辐射作用十分突出ꎬ单以服务圈层中的居住人口测算明显数值偏小ꎬ不能满足需求ꎮ各级商业中心规模指标测定模型Nnn+Xꎮ
:C=Cc其中ꎬCn为各级商业中心规模ꎻNn为各级商
业中心辐射人口ꎻX为外延服务的变量值ꎬ社区商业中心考虑其服务范围主要为社区内部ꎬ因此X为0[11]203ꎮ
∑Cn其中ꎮ
ꎬC
五、空间分布问题s为社区零散商业规模[11]203———城市商业布局ꎮ
(城市商业空间布局的关键在于中心级商
一)落点关系
业的落点关系问题ꎮ各级商业中心落点需要依托规划商业用地位置、规模和商业中心服务范围确定ꎮ平衡两者关系需要充分论证ꎬ尤其在服务范2围方面个角度对比分析ꎬ可以基于圈层法从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
以服务半径完成商业中心落点ꎮ
ꎬ可基于不同
级别的商业中心半径辐射圈层考虑ꎮ圈层圆形成的空间表达显示为相邻圆有所接触ꎬ既不留有空白又不大量重叠ꎬ则代表中心级商业落点关系明确合理ꎬ关系网覆盖全面ꎻ反之ꎬ需要依据商业用地位置对落点进行适当调整ꎮ
以服务人口完成商业中心落点ꎬ可基于服务范围内的人口阈值考虑ꎮ选定适合的服务人口均值ꎬ计算城市范围内需要规划的社区级商业中心数量ꎬ并选定适合的落点将其调整为上级商业中心ꎬ通盘调整各级商业中心规模ꎬ兼顾实现上级商业中心对其落点范围内的社区居民的商业服务(ꎮ
以上二)联动机制
2个角度的落点方法均存在各自的合理性和弊端ꎮ以服务半径完成落点ꎬ重视直线路径的可达而产生规划设计相对死板的效果ꎻ以服务人口完成落点ꎬ虽然充分照顾居民共享社会资源的公平性ꎬ然而缺乏对实际路网关系的明确ꎬ可能存在步行不流畅而距离过远的问题ꎮ联合2种方法的关键机制在于圈层圆的重叠率问题ꎮ重叠区域越大ꎬ则说明商业服务功效的一致性越强ꎬ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ꎬ可以形成中心级商业服务的
128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8卷
最优边界范围ꎬ为土地利用和城乡总体规划提供了城市及居住用地规划边界的调整建议ꎬ实现积极的联动效果ꎮ
城市商业空间布局是一个动态化的结构模式ꎬ受到各级规划调整不同程度的影响ꎮ此外ꎬ商业业态种类调整也将对商业空间布局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12]ꎮ因此ꎬ以联动机制城市商业空间布局ꎬ一定程度上中和了影响带来的变化ꎬ形成一种平稳的空间构图发展状态ꎮ
用ꎮ城市发展是一个连续微更新的过程ꎬ对已经具备规模和发展程度的老城区而言ꎬ调整商业发展规划的进程相对缓慢ꎬ不可一蹴而就ꎬ规划商业层级和控制空间布局的做法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可行性ꎮ受到历史局限性影响ꎬ老城区的功能分区割裂感明显ꎬ反映城市规划发展里程中的阶段特征ꎮ在当今注重开放街区、功能分区融合的理念引导下ꎬ新城区规划建设的思路有所调整ꎬ并不断完善ꎬ商业层级概念将会愈发模糊ꎬ直至统一成为单一的社区层级ꎬ以充分满足居住导向的社会生活[13]ꎮ老城与新城的差异化特征走势将会从显著发展为趋同ꎬ尽管需要漫长的时间历程ꎮ无论如何ꎬ在存异阶段ꎬ商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核心问题需要正确审视和规范解决ꎬ以期形成一套完整的策略和方法ꎬ并伴随时代发展而日渐成熟ꎮ
结 语
4个层面对商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核心问题进行系对梳理商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系列问题具有积极作参考文献:
从业态功能、结构体系、商业规模和空间布局
统性阐述ꎬ并提出城乡规划学层面的原则和方法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EB/OL].[2019-11-20].http://data.stats.gov.cn/search.htms.
29ꎬ40.
[2]陈志诚ꎬ侯雷.探索有效的规划控制与引导模式———浅议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新的范型[J].城市规划ꎬ2011(4):26-[3]王鹤ꎬ孔德静ꎬ徐嵩.城市人均商业面积标准值测算———以河北省青龙县大巫岚城区为例[J].城市问题ꎬ2017(11):[4]章智涛.公共服务视角下商业网点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中外建筑ꎬ2018(5):104-107.
40-42.
[5]李伟ꎬ黄正东.基于POI的厦门城市商业空间结构与业态演变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ꎬ2018(4):56-65.[6]牟宇峰ꎬ孙伟ꎬ吴加伟.南京商业中心演化与布局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ꎬ2014ꎬ23(2):112-122.[7]任赵旦ꎬ王登嵘.新加坡城市商业中心的规划布局与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ꎬ2014(9):39-47.[8]王祥利.长沙市商业网点布局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ꎬ2010.
(1):2-36.
[9]MATTCARMONA.ThePlace-shapingContinuum:ATheoryofUrbanDesignProcess[J].JournalofUrbanDesignꎬ2014[10]陈佳琪.城市商业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以锦州市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5(9):278-283.[11]王鹤ꎬ孔德静ꎬ徐嵩.城市商业规模控制指标体系的专业性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ꎬ2017(7):202-204.[12]谭怡恬.城市零售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建筑学院ꎬ2017.[13]杨保军.关于开放街区的讨论[J].城市规划ꎬ2016(12):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