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1第11卷・第1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19世纪德国大学创新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H向 董秋月 郭芬云 (1IJ西大学 山西・太原【摘030006) 要]19世纪,德国由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大学在其中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 德国大学着力强调科学精神l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科学研究组织;完善了科学结构;培养了一批批的科学家。这些极大地促进了 德国大学的科学研究,最终把德国科学推向了世界的前列。 【关键词】德国大学创新科学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IR:N]A 【文章编号】1oo9~8534(2oo8)o1—0046—01 19世纪以前的德国与英国、法国等国家棚比是一个棚对 学“从最初就把致力予专门科学研究作为具主要的要求.把授 落后的封建国家,从1651年至1780年的150年问,蜒国和法 课效能仪作为次要的问题米考虑。”[,](一)因此,从19雌纪初 国取得的重要科学成果分别为89项和88项,而德闻却只有 起,德国的火学首先被看作是从事科学的机构,科学研究占有 51项。[11然而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德圆的科学事业奇迹般 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大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jj;(理, 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并且取代法国而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 提高思考能力和具有从事创造性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 从1801年到1900年的100年问,英困和法日取得的重要科 研究至上的德国大学中,教学和学习也被理解为一利r研究的 学成果分别为198项和219项,而德围却 356项。[1]那么产 过程,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BD教学与科研相 生这种奇迹的灵丹妙药正是经过改革的19世纪的德}日火学。 统一的原则。德因人相信:没有其他机构 :研究的广泛性和跨 一、19世纪德国大学的创新及改革 学科研究方面能与大学相比,另外人学之所以要保持较高的 “社会学家谢尔斯驰指}ij,人类推动社会变革的越本行为 科研水平,是因为火学还肩负着为火学之外的研究机构培莽 模式有三种:一是,一是改革,三是创新。就是破旧立 人才的霞任。[4] 新,破坏If]的事物,代之_丁新的事物;改革意味着局部的、修正 二、19世纪德国大学的创新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旧事物,为其灌注新的精神,使 £适合予新的历史环境;而‘创 (一)大学着力强调科学精神,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环境 新’足为新的f1标建立新型的机构,为时代社会的新要求创造 基础 相应的机构形式,而不是去破坏『El有的机构或使』£承受难以 科学精神是一种执着追求真理和抖卫真理的崇高而伟 承受的新任务。”【:](麟硼林大学正是19 U£纪德围火学改革与 火的精神力量。是科学探索、科学创新和科学发展小的本源 创新的最典型的代表。 性、内染性之推动力。_5]在柏林火学创建初期,洪堡就提 (一)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心智,而不是追求实 了“为科学而生活”的口 .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足追求真 用性 理,培养学生养成x寸既有知识体系的批判态度和)(’}真理的 洪堡提出的科学研究主要足纯科学研究.他认为大学的 不懈探求精神,使之以科学的删性方法去发现新的知识,弗 科研不应带有具体的、实用的日的,而应致力于培养人的内由 认为科学研究是第一他的。随后,科学研究成为教授的1 要 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他还指f【l大学的真 成绩应在于他 职责,甚令是笫一位的职责。19卅纪在洪 等人人力提 迫使学生至少在他一生【fI有一段时问完全献身于 含任何¨ 下.III棚林大学开创的新的学术£I Ill和科学研究精神,成为 的的科学研究,从而也是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思想的完善。 德困大学发展的方向。到19眦纪中期,科学的研究精神已 (二)确立了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 在德国人学稳阉地扎下根来。许多伟人的学者认真而热情 德国火学改变了传统的把火学作为“培养 教养的绅士” 地从搿研究活动,他们以其对科学的热情和献身精神,鼓舞 的理念,把科学研究作为火学的核心任务。传统的大学,把教 了年轻一代.提商了年轻一代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年轻人对 学作为教授的主要任务,而把科研作为次要任务。学生也是如 科学技术的关注与支持程度在一定程度 f:也影响了德}日科 此,其二} 要任务足吸收教授在课逝上讲授的知I识。但是柏林人 学技术的发展。 (下转第55页) 来【收稿 ̄N2oo7—12—8 【作着简介】萤秋月(197%一),女,山西运城人,dIR-火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级硕=I:研究生; 要从 尚等教育学 论研 究。 郭芬云(1963一一),女,“J西晋城人 f西火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精等教育学、 外 教育史。 4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1卷・第1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Vo1.11,No.1 2008年1 of SUzhoU EdUCat1 oD InSt1tute Jan.2008 小说fII秕行方Ifl『的经骨场所。二是受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 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踏踏实实,立场坚定,不 火信心, 需要.对校园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净化,对不合理的布局及 {; 持之以恒的反躬自省,并努力按所要求的那样:“fjm、 陈lf]落后的校阳设施设备进行彻底改造, I:学习 、生活Ⅸ、 内省、自警、自励”。“ 自”的核心是自 。只有I:I律,/j1能和社 休闲活动区、绿化骷等校 版块 局结构合理,成为协调统一 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实践ffl慎独门守,完善f{我, 觉锻造 的有机整体,}I:学生有身心愉悦精神振奋的感觉和体验。三是 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背造和谐的人际氛 ,}I:学生生活柱和谐共存的人际刚络之 flI。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川实际行动火爱学生,赢得 参考文献: 学牛的信任。I州时,还应创造机会,促进学生之『n】的交流互动, [I]董广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应用【ia].北京:中国纺 jI导他们学会 解、火心、包容,在师生之问、学生之iTlj传递真 织出版社,2004,(3). 情,体现心理和谐。四魁塑造良好饿校园文化,激励校 内人 [2]郭日铎,杨秀英域谈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意义与途 必学习之风、创造之风、文明发辨之风,促进学生不断追求进 径 .高教研究,1997,(2):3卜32. 步,永檬生命活力。 『3_l刘国秋,慕乾伟,孙丙高.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6、持之以恒.不断自律,锻炼健全人格 r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4):73 78. ・切 观的环境影响和教育都要通过青少年t观的FI我 『4]唐莹,张静平,余晓波.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现状 渊1 /j‘能起CFJlJ。所以大学叫-L健令人格的形成。起 要作川的 【J_].西北医药教育,2005,13(3):224 226. 还是依靠他们fI身的修养。健全人格包含若非常!仁窗的内 , 【5]季亚春.谈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lJ].黑龙江生态 需要一个长期自我修养、不断完蒋的渐进过程,镒要他们自觉 3-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2):81—82. n律。 砺fI我,锻造健: 人格。尤其赴 当今H 界助势变化 [6’)丁志强高职大学生人格现状及其培养对策[JJ_中国大 迅速,科技一 ,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社会 ,需要大学 学生就业,2006,(15). (上接第46页) 既三足 ^ ,义棚辅棚成的层次结构。 (二)新型的教学与科研组织的建立使大学科研组织得到 (四)为科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 了系统、完善的发展 19 1址纪德Ⅲ火! 汇集丫符个学科领域的优秀的学 或杰 实验帑姓19 I1J=纪德 的 婴科研组织和重要的科学研 }IJ的科学家,他们在人学 发展科学,培养人才, 符fI领域 究ffI心。这灶・种将教育、科学研究和生产紧密结合的新 身【 都取得丫卓越的贡献。这些科技人才为德 科学的持续发 织形式。德嗣近代垃 的实验 足llj化学家李比希于1826年 展作出丫币要的贡献。 古森火学建 的化学实验室。李比希建 的实验室与 时的 三、启示 私人实验帘午II比,不仅设衔精良。丽_H.还拥彳r火批从小研究: 如何蚺养出火 的献身f科 :的人才,以及如何将这些 作的学 。他们 李比希的指导I-Ll:作,开创了将现代实验窄 人才的智慧变成科技创新的柑效力撤将魁影响科学迅速发展 组织和教育牛¨结合的范例。在人 实验帘 ,教授和他指导的 的关键因素。德网之所以能柱19世纪成为世 科学活动的rfl , I d敛力j:研究,行意识地进行科学情报的交流,逐步形 心就柱于它适应了.科学发展的特点,创造tl{ /-有利于科学发 成J 紧密的火系删络, r利于研究效率的提高和科学学派的产 展的科学建制。通过把传统火学改造成融科研与教学为・体、 生 不旧学派之^U的争鸣,足科学发展的m婴途径。 向经济建没的现代意义』二的火学,为 业余业输送』,火撤 随糟德 工_、J 化进 的腱开,大 :实验室突破火学的刍々构,向 的科技人才;通过在企_qk ̄t 建:s)_-/blk实验家,把科研与生产紧 介业渗透, ! 业ffItl{现 T ̄F.q.k实验室。Lr31k实验室的l|n现,促 密的结合起来,从而为把科技人才的智慧转变成现实的科技 进丫科学技术:r(接转变为 fi产力.也促进了德阳的科学繁荣。 力最,促进科技与经济共同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 70年代德 统一・之后,实验窄逐步阳围家政权渗透,ff;现 丫实验市。实验 的m现,有利于集I}】州家的人力、 参考文献: 物力进行研究,促进丁科学技术研究向深度 ̄:lll一度发腱, 利 [1 J汤浅光朝.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fJ].科学与哲学.1979 _r阳家 ̄l;:lL_qk的长远发腱。1873年建立的“础立物理研究所” (2):68. 足第・个实验 。 家物 墩术研究所的建 ,使德㈨科 [2]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M J.北 :发腱到J,高蜂,成为 界科学界啦Il1的I{1心。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6. (三)完善了科学结构,促进科学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3_J鲍尔生著,滕大春等译.德国教育史lim].人民教育出 19 nt纪德} 火学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既 视 础 沦 版社.1986:125. , 研究义 可t应J订型研究,使得两者_卡l{一,£促进,共ld发展。一 [4]吴根洲的国研究型大学成功经验探析lJj宁波大学学 础理论研究扶得突破,德 人就努力将新晕lI论转变为新 报(教育科学版).2006(28)1:25—28. 技术,并迅速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使德困的科学结构【fI单一・的 [5]施若谷.必须全面理解科学教育的内 ̄,UII.集美大学教 ≥姗ll科 ,变为j期“科学一…技术科学一一成丌j科学构成的 育学报.2001(2):25~28. 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