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养生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音版 音乐 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沂蒙山小调

人音版 音乐 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沂蒙山小调

来源:华佗养生网
☆沂蒙山小调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欣赏音乐,体会歌曲的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沂蒙山小调》。

2、通过欣赏、学唱、表演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

3、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讲情画意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学习音乐的方法,但对音乐的兴趣更偏重于唱歌,对音乐知识和欣赏内容教学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态度冷淡。所以在学习中仍需要努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教学难点:

歌曲创作“鱼咬尾”手法,艺术创编活动 四.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引入

1、介绍中国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劳动号子:产生并运用于劳动中,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山歌:山歌是反映劳动者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一种民歌。歌者可自由地抒发情感,往往是随想随唱,脫口而出,节奏自由,不受劳动节奏的。

小调:又称“小曲”“小令”,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

播放以上各体裁的歌曲各一首,供学生欣赏,以加强印象。 2、播放歌曲《沂蒙山小调》

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学生边欣赏图片,边聆听歌曲。

3、教师:山东的沂蒙山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民风淳朴,特别是那儿的歌更美!今天,老师就带给大家一首非常好听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1、教师范唱,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情绪。思考歌曲反映了什么样的内容? 2、歌曲简析。

3、分析歌曲。这首歌有2个拍号,一个是3/4拍,另一个是4/4拍,说明这是一首变换拍子的民歌。 带领学生唱一遍乐谱 然后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这首歌每句歌词的结尾有什么共同点?(衬词“哎”,拖腔,儿化音)我们把它唱得更突出一点,更能表现山东北民歌质朴、淳厚、强悍、粗犷的特点。

4、通过前面的唱谱练习,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中的第一乐句的最后一个音与第二乐句的开始音是不是相同,再看看第二乐句和第三乐句呢?对,也是相同的,这就是咱们中国传统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音乐结构,好像是一条鱼咬着另一条鱼的尾巴,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多有趣呀。 5、考考同学们

这首歌的语言特点:衬词方言较多 那这首歌的旋律特点:婉转流畅细腻 活动3【活动】三、课堂活动

1、歌曲处理。各小组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2、好,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演唱一遍《沂蒙山小调》,看能总结出来多少小调的特点? 结构:短小、工整,多为一段体; 旋律:婉转细腻而流畅,拖腔的应用; 语言:衬词、儿化音、方言较多,地域性强。 内容:生活气息较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