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养生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路径探析

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路径探析

来源:华佗养生网
城乡建设与发展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7期(总第483期)

乡村振兴战略下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路径探析

王 微,张 静

(宁夏农林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宁夏 银川 750002)

[摘要]小农户是中国农耕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作为农业经济的最基本单元,同时也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没有小农现代化的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就是无稽之谈。在界定小农户内涵、本质的基础上,对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分析,进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讨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小农户;现代农业;衔接路径[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讲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明确指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提升小农户的发展能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大国小农,与最为悠久的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农生产历史相伴生的是绝大多数农民仍依靠土地吃饭的现状,就大部分欠发达地区而言,尤其如此,这正是乡村振兴不可回避的基本现实。小农作为农业经济的最基本单元,同时也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可以说没有小农户现代化的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就是无稽之谈。在生产领域具备着绝对优势的小农户,最大限度提升了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在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事实是,小农户在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政治权益等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不得不面对发展机会不充分、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不充分的现状。基于此,如何充分发挥小农户的优势,使其有充分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无疑是乡村振兴实践中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

上可以从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规模和承包农户农业收入两个层面对小农加以界定。以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规模来界定小农,明显的优势是与前期相关兼容性强且操作简单。可以借鉴世界银行细化的做法,将经营耕地面积小于一定规模的农户认定为小农,但在具体标准的制定上应当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地区人地关系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另一方面,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大趋势看,农民将突破过去的身份概念转而成为一种职业概念,这样一来,与从事其他行业一样,农民从事农业就应当获得与其相近的收入。从这个角度考量,小农可以定义为仅凭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聊以维持生计的农户,但其所得收入难以与作为其他行业从业者的城镇居民相匹配,因此他们有进一步扩大自身经营规模或者在农闲时进行兼业的需求。

中国的小农经济是对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经营集体主义的一种承接,改革开放后,实行了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土地并按照人口均分土地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践中为做到村社公平,土地的分配高度细碎化,形成了“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中国式小农经济经营格局。根据我国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有2.3亿农户,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虽然土地流转在各地试点已相继铺开,但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小农经济依然会在中国广泛存在。因此,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要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实现共同振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关键看2.3亿承包耕地的小农户能不能融入现代化,中国的乡村振兴,重点就在于2.6亿小农户能不能振兴。

长久以来,小农户是中国农耕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与小农户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密切相关,也正是这些优势与特征的具备,使其得以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特殊作用。首先,家庭经营的小农户所获收益与劳动付出直接联系在一起,无需监管,节约了人力成本。其次,家庭经营时间上较为自由,可

1 小农户独特优势与原生短板的再认识

截至目前,学术界尚未在小农的概念界定上达成共识。回顾过往研究,不难发现,围绕小农进行的研究大体是从小农自身发展、土地雇工等生产资料及其关系等层面展开的。《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从小农生产的客体角度把“农民(Peasant)”界定为“耕种土地的小土地所有者或农业劳工”;《中国大百科全书》则把小农定义为“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从事小规模耕作的个体农民”;世界银行将土地经营规模在2hm以下的农户界定为小农户(smallholders)。

基于中国的国情农情,考虑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大体

2

[收稿日期]2020-02-17

[基金项目]本文由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引导资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研究”(NKYJ-18-04)资助。

[作者简介]王 微(1988—),女,宁夏银川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张静(1991—),女,宁夏中卫人,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290-

王 微,等: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路径探析

通过兼业来实现劳动力的最大效率。农闲时期可通过外出打工或从事其它家庭副业以弥补农业收入的不足。第三,家庭经营的小农户为农业多样性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小农户的农业生产可以多样化,不同农户、不同地块可种植不同作物或饲养不同牲畜。另一方面,比之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的原生短板成为其融入现代农业的最大障碍。小农户惯有的“单打独斗式”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行为,直接导致生产模式粗放、产品附加值少且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薄弱等特征,经营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等困境的普遍存在加之机会和能力的过分缺失,使得广大小农户在与农业现代化融合过程中身处进退两难之境地。

2 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之必要性与可

能性

农业现代化是集现代意识、现代思维、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现代设施、现代金融、现代人才、现代服务等一众现代元素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前提是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民和作为农业生产载体的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中国承包农户的数量是2.3亿,实现这样一个庞大微观群体与如此复杂系统的有效衔接,委实困难。以农业经营主体为例,比之于国际上业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美国约230万个,英国约23万个,中国是美国的100倍,英国的1000倍,在衔接的客观条件、能力水平等方面都有着诸多差距。

长久以来,小农经济在传承农耕文明、解决就业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持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但绝不能尝试抛弃小农、剥夺小农。回顾上世纪80、90年代,大量农民企业家的出现正是传统小农经济背景下的应运而生,这样的基础培养了众多既有经济头脑又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才。现下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小农户乃至小农经济的参与程度与此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缺失小农户的充分参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便无从谈起。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恰逢其时,在加大对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的同时,也当一并兼顾提升小农户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在充分保障其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切实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助推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 路径选择

乡村振兴是指依托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禀赋,注重乡村主动性的充分发挥,致力于乡村内在发展活力的激发,乡村振兴的本质可概括为乡村现代化,是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重构。中国乡村人口规模大、人均土地少、国土广袤,贫穷的现状、分散的布局、薄弱的基础、巨大的区域间差异等现实,决定了中国农村始终要面对适度规模化和精耕细作基础上的发展结构。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了小农经济和农业现代化

城乡建设与发展

融合发展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互换并地、土地托管和联耕联种等都是最近几年农民探索和创新的结果,通过土地托管、联耕联种进行统一耕种、收割和技术使用,实现了农业服务规模化,有效地将农户组织了起来。当下,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正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基础。“农户-家庭农场”、“农户-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模式已相对稳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使涉农产业链条上的生产经营主体通过跨界渗透、密切挂链、聚合增值,形成新的分工协作、共创共享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小农户充分参与产业链条上的全过程,在不同路径选择下最大程度共享现代农业的成果,切实形成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

发展小农户经济组织是实现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的重要有效路径。近年来,积极引导小农户组织化发展,如倡导成立各类农村合作社组织,支持合作社为小农户提供土地托管、代耕代收、联耕联种等服务,帮助小农户实现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此种路径下,小农户作为直接受益者,同时也是实际践行者;既被动接受,又主动创造者,广大小农户的积极主动性被充分激发,主动创造性也得以充分激活。

2018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为小农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小农户要积极对接大市场,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要重视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中国小农现代化的实现必须突出小农户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其发展意愿、发展诉求,使其经济利益和政治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和频度,切实提升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区资源禀赋及优劣势,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做足文章。要实现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衔接,需要、市场、社会的三方联动,既要支持小农户充分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又要充分发挥的杠杆作用,通过采取贴息、奖补、风险补偿等方式,切实保障小农户的利益,充分拓展小农户的增收途径,使其更好地融入农业现代化实践中。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小农户的经营规模进一步提高,“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逐渐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了其带动辐射农户的优势,小农经营规模不经济的弊端得到相对有效的克服。此外,坚持“引导、部门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企业自主”原则成立托管服务中心的托管服务模式也是值得推广的重要模式之一。此种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在坚持土地耕地性质不变的基础上,土地收益全部归农户所有,且托管主体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购农户需要出售的产品,小农户的经济利益就最大程度得到了保障。二是托管主体与小农户之间会签订托管服务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同时农户可自愿选择托管主体的具体服务项目并支付相应的费用。

-291-

城乡建设与发展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7期(总第483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创新乡村文化振兴的

有效方式:社会工作介入

——以粤西Q村为例

刘海春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 湛江 524037)

[摘要]社会工作介入有利于创新乡村文化建设机制。采用访谈法,选取粤西Q村部分村民与村委会成员为访谈对象,分析发现Q村文化建设遇到以下困境:村民游离在文化建设主体与责任之外,参与积极性不高;资源使用率低;乡村文化出现断层;文化挖掘不足,文化创造力匮乏。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提出了创新乡村文化建设机制、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方式:社会工作介入;具体策略是:建立关系,入驻社区;权力下放,增权赋能;培育自组织,发挥自组织回馈作用;整合资源、制定资源清单;社工需要有智慧型公益思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文化;社会工作;智慧型公益[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当下如火如荼推进中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就要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要对这五个方面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其中,对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也明确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为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描绘了美好的蓝图。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需担当新的时代角色,以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为新的历史使命。

区建设提供了成功的榜样与保证。另外,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文化建设有以下优势:一是社工强调“在地为本”的理念;二是具备资源整合的能力;三是具备动员群众的力量;四是拥有团队协作的能力;五是善于运用专业理论及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等专业方法,为居民提供个别化、专业化服务。简言之,有针对性地根据需求向农村投入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对于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路径不失为一个好策略、好选择。

2 粤西Q村概况

Q村位于M镇西面,北邻坦塘村委会,南近七芝坡村委会,西通中垌镇,东达沙洲坡村委会,距M镇约7km,全村面积约7.1km2,共有耕地面积166.7hm2。下辖16个自然村:塘笮、江边城、中间垌、车木埚、曲车、山田、加禾埚、大仁堂、中间屋、茅车格、大埠头、荔枝埒、圣保堂、后背垌、茅坡、车田。现有总人口数4060人,共767户,耕地面积166.7hm2,山林面积209.4hm2。村委有干部8人,村支部有党员75人。村民经

1 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可行性

乡村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起源,然而受到城乡二元制的影响,城市与乡村差距较大,农村经济发展普遍落后,这给乡村文化建设带来极大的挑战。社会工作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正日益受到部门的重视,如广东“双百”计划、湖南“禾计划”、《青岛市农村社会工作服务规范》的出台等,这都为农村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

[收稿日期]2020-01-07

[基金项目]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湛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ZJ19YB25)。

[作者简介]刘海春(1992—),男,广东省化州市,助教,研究方向:农村社区建设、学校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

无论选择哪种模式,首先要认清本地资源禀赋、优劣势及其功能定位。囿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各地资源禀赋有差异,优劣势各有不同,功能定位也必然存在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乡村无疑更具有先天优势,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则要充分挖掘优势所在,甚至转变思路,化劣势为优势。比如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些区位和交通都不占优势的乡村地区,其可能的资源禀赋优势则可能是农地资源相对宽裕、生态环境更佳、人口相对稀少等,不可回避的较差的经济基础,换个角度看,恰恰也决定了这些地方可发掘乡村振兴路径更为多样。

2019(02):5-10.

[参考文献]

[1] 屈冬玉.中国2.6亿小农户如何衔接现代农业?[J].中国乡村发现,

[2] 罗必良.加强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J].中国

乡村发现,2019(02):44-47.

[3] 刘同山,李竣.论中国小农户的前景与出路[J].中州学刊,2017(11):

47-51.

[4] 刘奇.小农户的福音[J].农民致富之友,2019(10):1.

[5] 姜长云,等.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和规划研究[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2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