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勿忘初衷、铭记责任”主题教育覆盖的基层党组织,既有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也有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因为更加贴近基层,方式方法也就更加灵活多样。发现,很多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员为身边群众做好事、实事的方式彰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所以呢,遍查了这方面的相关资料,为您总结了5种模式。
模式一:单独行动的“志愿者服务”。党员做好事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真的很难区分清楚,很多地方、企事业单位组织党员做好事,都是以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方式进行的,有的甚至将这种做法写到了本单位的制度里。这当然是没有错的,但两者还是稍稍有区别的。①如果您单位只开展了党员做好事活动,那么完全可以以一场集体性的志愿者服务来落实;②如果您单位在开展党员做好事活动的同时,也搞了志愿者服务,并且有意将两者并列,那么,您可以以党员个人单独行动的志愿服务来落实;③如果您单位非得说志愿者服务(无论个人或集体)和党员做好事是完全不搭嘎的两码事,那这就是耍流氓了,您也只好忽略本模式了。
模式二:帮助解决工作难题。帮助的对象既可以是你身边的同事群众,也可以是与你的业务有对接关系的基层群众。其实呢,任何两个人接触多了,一方总能发现另一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很多时候,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并不在你的工作职责范围内。那么,这个时候,你主动帮助对方解决了这些工作难题,就是在为群众做好事。比如,某个基层工作人员经常来你这里办事,一般来说,你只要保证你们的工作对接顺畅即可,从中观察到的对方在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你或者可以不提,或者你提了对方整改不了你不再说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是党员做好事的话,你可以主动跟进他的整改,及时提供相关资料,手把手帮助他纠正。
这种模式在执行中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您所在的单位(包括下级单位)党员比例非常高的话,要是只选择群众身份的同事帮助可能不好选,那么建议不必太过拘泥于身份。下同。
模式三:帮助解决生活难题。这种模式中,帮助的对象往往是你比较熟悉的同事,在平时的了解中你可能得知某位同事生活中存在一些难题。当然,道理上讲这些难题都是个人的事儿,其他人没有责任去管。但是,如果党员做好事的话,你真的可以主动去帮助。比如,某位同事的父母因病住院,家里没有亲戚在身边,他自己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平衡陪护与工作的关系,或者他这段时间偏巧在外出差。那么,你作为党员,完全可以抽出时间帮忙陪护。涉及到生活难题,要给您提个醒。虽然说咱们作为党员是以做好事的初心来给其他同事以帮助,但一定要拿捏好分寸,涉及隐私的事儿千万别瞎掺合。特别是人家夫妻闹矛盾的情况,这种事儿外人永远都不可能知道全部,这时候你跑去做好事调节,多半只能帮倒忙。劝和不劝分不一定就是好的,有时候反而会坏事。
模式四:党支部结对帮扶。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上下级之间,上级单位某党支部主动与业务相关的下级单位某党支部“结对帮扶”、“结对共建”。一方面,可以从整体工作上主动提供业务指导等帮助;另一方面,党员之间可以结对子,上级单位党员与下级单位相同岗位的党员结成一对,进行业务方面的帮助。
从某种层面来说,模式四是模式二的高配版,更加系统化,也更容易形成工作品牌。因为党员个人有集体力量做支撑,效果通常也会更好。
模式五:服务范围有效扩大。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窗口服务单位,或工作本身具有服务性质的单位。比如说交水电暖费用的办事大厅,在窗口内逐一认真办理是本职工作,但是当你歇班的时候,你主动在窗口之外询问办事群众基本情况,解答相关问题,从而提升窗口办事速度,这就是在做好事。或者你在本单位负责某项工作资质的审核,总有些偏远地区的工作人员因为无法回来而难以及时通过审核,进而影响个人收入。你作为党员,如果利用节假日主动出差,前往偏远地区实地评审,那这也是在为群众做好事。
在这种模式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本职工作当成做好事。比如上面举的第二个例子,如果您单位本就有将考核前移到偏远地区的工作计划,那你就不能说这是在做好事了,充其量只是提前完成既定工作而已。
以上,是为您梳理的党员为身边群众做好事的5种模式。当然,做好事是没有界限的,扶老奶奶过马路应该也算,为环卫工人递上一杯水应该也算,帮同事家孩子补习功课应该也算,只要是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应该都算。而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应该也是一名党员的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