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脊髓损伤患者意外烫伤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
烫伤是各种热力因素作用于人体而致伤的外科常见病之一。据美国部门统计,在美国每年百万人中约有一万人烫伤;丹麦于1967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每年百万人员烫伤发生数约4140例;我国每年因各种缘由发生的烫伤患者约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七到千分之十。住院患 多为小面积深度烫伤者意外烫伤为偶发觉象,
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1],既给患者造成身体损害,又增加患者心理负担,甚至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索,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现通过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期间发生意外烫伤的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缘由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管理对策,以提高对意外烫伤的防范意识,保障医疗护理平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意外烫伤住院患者6例,男6例,女0例;年龄35~68岁;疾病诊断:截瘫患者5例,四肢瘫患者1例;脊髓损伤患者各年度消逝的烫伤例数(见表1);烫伤状况(见表2)。
表1烫伤例数
表2烫伤状况
1.2 方法。对本组6例烫伤患者发生的季节、当事人、烫伤因素、疾病高危因素、当班护士工作年限等进行分析统计,找出相关缘由,提出护理防范对策。
2治疗与结果
1
发生烫伤后立刻撤离致热源,准时报告医生,创面予冷敷及烫伤常规护理[2]。烫伤较轻者均在1月左右康复,烫伤较重者在3月内康复。烫伤发生季节:秋季3例、占50%,冬季3例、占50%;当事人及烫伤缘由:因患者淋浴时操作不当导致双侧大腿烫伤1例、占16.67%,因家属热水泡脚导致双足烫伤1例、占16.67%,因家属使用电吹风企图吹干穿在患者身上尿湿的裤子导致患者双臀部以下烫伤2例、占33.33%,因患者进食意外餐桌上的开水杯导致双大腿局部烫伤1例、占16.67%,因患者行石蜡治疗时导致小腿及足跟低温烫伤1例、占16.67%;烫伤发生时的当班护士工作年限:3年以下4名、占66.66%,3~5年1名、占16.67%,5年以上1名、占16.67%。
3 缘由分析
3.1 疾病因素。烫伤6例病例中,有5例为截瘫患者、1例为四肢瘫患者。因脊髓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痛触觉减退或消逝,皮肤易损性增加,对温度刺激缺乏正常人的爱惜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或行物理治疗时即使正常的温度,距离也可造成烫伤[3]。
3.2年龄因素。本组病例中,4例中年患者、2例老年患者发生烫伤。排解疾病因素,他们皮肤敏感性下降,对温度刺激反应迟钝又喜热导致。
3.3季节因素。结果显示,秋冬季烫伤发生率较高。由于病房硬件设施不完善或家属“图便利”照看不周,由此住院患者发生烫伤大事也明显增多。
2
3.4操作者因素。操作者存在平安防范意识薄弱、思想不重视、对脊髓损伤患者烫伤预见性不足,对患者耐热程度、病情高危因素评估及健康宣教不到位,执行温热疗法未能准时观看发觉患者用热忱况等问题。
3.5患方因素。患者及家属平安意识薄弱,遵医性不高,对护士宣教的内容不执行,不与医护人员沟通,对护士所讲的患者感觉减退,对热刺激不灵敏置若罔闻,表现为不听从护士告诫,擅自用热等;患者对自身疾病、身体耐热力气没有充分的熟识,抱着“烫得舒适”的心理,要求家属泡脚,局部用热等导致烫伤发生;另外,患者或家属有“图省事”心理,不予准时更换尿湿的衣裤,接受电吹风吹干的方法,又未对局部皮肤进行有效爱惜,不知道皮肤可因热辐射,热对流和热传导而造成烧伤[4]。
4 护理管理对策
4.1加强工作人员防范意识。对新入院患者做好烫伤等危险因素的评估,了解患者有无烫伤史等,以实行针对性预防措施。对于脊髓损伤、局部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巡察和宣教,细致地观看病情,用热时不得离开患者过长时间,以确保用热平安。班班交接皮肤状况,了解当班高危患者皮肤是否完好,有无烫伤。发生不良大事后准时上报并分析发生缘由,
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5]。同时,我科在今年针对烫伤专题拟定实施1项护理专案方案,对科内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学问培训,以点带面,增加平安防范意识。医护人员应时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克服侥幸心理,防范胜于治疗”的服务
3
意识,学问普及教育工作,加强患者自我爱惜意识,就确定能削减或杜绝住院患者意外烫伤的发生。
4.2加强高危烫伤患者管理。个别护士由于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患者的管理流于形式,表现在教育时使用强制性语言,教育的内容简洁,态度冷淡,只单方面强调烫伤发生时患者的责任以及对自己的负面影响,还表现在巡察病房和交时不认真仔细,从不主动乐观关怀患者。针对这类现象,管理者应加强跟踪质量检查,对高危人群筛选、认定,加强预防和警示,准时告知上班护士提高重视。
4.3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对新入院患者要讲解陪护留意事项,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对经常更换陪护的患者要准时做好生活护理宣教,使陪护能精确评估患者发生潜在烫伤的危险,有 把肢体感觉迟钝、反复更换陪护等患者应视为烫预见性的进行护理;
伤的高危人群,实行口头宣教、漫画墙报、发放宣扬手册、每月1~2次的病员及家属会议等多种形式反复地进行平安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意外损害的防范意识。
4.4加强环节质量把握。加强护理平安监管,提高管理职能。操作者应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护士长每日“五查”,准时发觉工 对已发生的不良大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平安隐患并提出整改措施。
事准时分析缘由,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6]以劝告批判教育和素养培育为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