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养生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56岁儿童道德行为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56岁儿童道德行为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来源:华佗养生网




56岁儿童道德行为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儿童道德行为(MoralBehavior)是指儿童在确定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支配下产生的乐观行为,它是推断幼儿道德品质进展水平的客观标准和重要指标。也就是说,要推断一名儿童道德品质的进展水 更要考察儿童的道德行平,
不仅要评估儿童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为。影响学前儿童道德行为进展的因素较为简洁,其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道德行为进展有重要影响作用。目前,有关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争论较少,为此,本争论在对学前儿童道德行为构成要素进行实证争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56岁儿童道德行为进展的影响,以期为儿童的道德教育供应相应的理论支持与指导。

一、争论方法
(一)试验法
1.被试
以从辽宁大连市某公立幼儿园随机抽取66名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的56岁儿童为被试,其中男孩、女孩各33名。

2.试验工具
依据卢乐珍对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类型的分类争论,我们将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分为亲社会行为(包括怜悯行为和助人行为)、听从规 为此,我们设计并开展了4个道德行为试验,章行为和恳切行为。
1〕即怜悯行为试验、助人行为试验、听从规章行为试验与恳切行为试验,

1



每个试验所使用的材料见表14个试验均接受记分法,具体记分方法见表2,分值越高,说明儿童的道德行为水平越高。

3.试验设计
1)怜悯行为试验
主试:“老师给你讲个故事,假如你认真听故事,可以得到3 确定被试理张奖券,奖券可以兑换礼物,奖券越多,礼物就越多。

解后,开头讲故事,故事结束后,给被试3张奖券。接着告知被试:“老师熟识一个小女孩,她生病了不能来听故事,但她也想要礼物,你能帮帮她吗?”拿出贴有女孩难过表情照片的捐赠箱,请被试自己准备是否捐赠或捐赠几张奖券给女孩。被试捐赠前,主试离开试验室。

2)助人行为试验
这被试两人一组,相互生疏510分钟后,主试告知被试:里有雪花片玩具,每人300片,请你们用雪花片搭个房子(供应房子图案),谁先完成,谁就有小奖品。”被试开头搭建5分钟后,主试搬着装满玩具的箱子经过被试身边,不当心将玩具散落在地上,并适时向被试求助。

3)听从规章行为试验
在试验室地板上,放一件新奇的玩具(如电动轨道火车),让被试自由把玩。5分钟后,告知被试时间到了,请他整理玩具并离开试验室。

4)恳切行为试验
:“老师画了一道彩虹,请你观看1分钟,尝试画一道和主试

2



老师一模一样的彩虹。假如成功了,会有奖品。但只能看1分钟,不能再看。”被试观看完毕开头绘画后,主试离开试验室,用摄像机连续记录。5分钟后主试返回,并询问被试:“我不在的时候,你看过这幅画吗?”“看了几次呢?”记录被试的回答,并与摄像机记录的状况进行核对。

(二)问卷法
1.调查对象
向参与试验的66位被试父母发放《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问卷由家长填写,老师统一回收。

2.调查工具
陈欣银等人翻译修订的《父母教养方问卷改编自Block编制,
式问卷》。争论者报告,该问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原问卷由严峻惩处、过度干涉和爱惜、拒绝否认、接受性、鼓舞、鼓舞成就等6个维度组成。我们对某些维度的具体问题作了修改,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如原问卷中的“我经常惩处我的孩子”改为“我认为打孩子屁 ,并将原问卷中的“接受性”维度改为“情股是惩处孩子的好方法”
感温和与理解”维度。问卷接受5级记分法,1分为“特殊不符合”,2分为“比较不符合”,3分为“有时符合,有时不符合”,4分为“比 。全部数据运用SPSS16.0进行处理。较符合”,5分为“特殊符合”
二、结果分析
(一)56岁儿童怜悯行为、助人行为、听从规章行为与恳切行为的相关分析

3



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分析表明,56岁儿童怜悯行为、助人行为、听从规章行为与恳切行为之间均呈显著低相关。由表3可知,56岁儿童怜悯行为与助人行为呈显著低相关;怜悯行为与听从规章行为呈显著低相关;怜悯行为与恳切行为呈显著低相关;助人行为与恳切行为呈显著低相关,与听从规章行为则不相关;听从规章行为与恳切行为呈显著低相关。可见,儿童道德行为可分为怜悯行为、助人行为、听从规章行为与恳切行为。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56岁儿童道德行为的相关分析 1.父母教养方式与56岁儿童道德行为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分析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56岁儿童的怜悯行为、助人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与恳切行为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听从规章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2.56岁儿童道德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分析表明,56岁儿童道德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和与理解维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鼓舞和鼓舞成就维度呈显著正相关。56岁儿童道德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严峻惩处和拒绝否认维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过度干涉和爱惜维度呈显著负相关。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56岁儿童道德行为回归分析 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56岁儿童道德行为均显著相关。统计表明,
三、争辩
(一)56岁儿童道德行为结构

4



本争论结果表明,56岁儿童的怜悯行为、助人行为、听从

规章行为和恳切行为维度间呈显著低相关,这说明儿童的道德行为可

分为这四个基本方面,具有确定的概括性。

(二)父母教养方式影响56岁儿童道德行为

本争论结果显示,56岁儿童的道德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中

的情感温和与理解、鼓舞、鼓舞成就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

教养方式中的严峻惩处、过度干涉和爱惜、拒绝否认维度呈显著负相

关。这说明,若父母赐予幼儿更多的情感温和,留意幼儿意识和

力气的培育,多鼓舞幼儿乐观尝试,幼儿会表现出更高的道德行为水

平。这一争论结论与目前国内外有关儿童道德行为进展与父母教养方

式关系的相关争论结果基本全都。〔23

有争论表明,学前期幼儿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设身处地为

他人着想,很难体会到他人的困难和无助,因此很少产生助人、怜悯

等道德行为。父母情感温和与理解的教养方式能有效增加幼儿的移情

力气,关怀幼儿形成道德行为的情感基础。父母鼓舞的教养方式

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与幼儿的说谎行为呈负相关。〔45

父母鼓舞成就的教养方式与幼儿说谎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另有争论表

明,父母严峻惩处的教养方式会使幼儿表现出更多的说谎行为和不听

从行为。〔6〕父母过度干涉和爱惜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幼儿自我把握

力气较低,更易表现出不听从规章行为。〔78

四、建议

(一)多给幼儿以情感温和与理解,少拒绝否认

5



父母赐予幼儿情感温和与理解主要是指父母在亲子交往过程中关怀疼惜幼儿、对幼儿的行为表现作出乐观的回应。处于温和家庭氛围中的幼儿更情愿听从父母的指导,接受父母的教育,通常表现出较高的道德行为水平。

赐予幼儿温和的情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关怀接纳幼儿,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成长特别不利,关怀接纳幼儿是父母赐予幼儿情感温和与理解的基础。二是增加亲子间的乐观互动,增进彼此间的理解。父母应增加与幼儿共处的时间,多与幼儿沟通、争辩,并 对于幼儿的道德行为赐予准时有效的表扬,
分析其不在亲子互动中,良道德行为的危害。与幼儿的乐观互动有助于幼儿道德情感的进展,从而达到理解道德行为和践行道德行为的目的。

(二)多鼓舞幼儿的,不过度干涉和爱惜
鼓舞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要赐予幼儿自主进展的空间,鼓 形成意识和力气是幼儿表现出高水平道德舞幼儿推断。

行为的前提。试想,一个洗手、穿衣、吃饭都需要父母关怀的幼儿,又如何关怀他人?父母过度干涉和爱惜的教养方式会使幼儿更多依靠成人,不利于其形成思考、做事的力气。鼓舞幼儿自主,可从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处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做一些家务活)着手,以关怀幼儿形成生活自理、移情、合作互助、自我把握等力气。

(三)多鼓舞幼儿的成就,忌用过度惩处
幼儿违反相应的道德规章或父母要求时,父母通常会对幼儿进

6



行惩处。然而,本争论结论表明,严峻惩处的教养方式并不利于儿童道德行为的进展,因此,家长在使用这一教育方式时确定要慎重,要把握好度。

家长在使用这一教育方式时,必需留意以下两点:一是在惩处幼儿时,应让幼儿明确受罚缘由,要重在分析幼儿不当行为的危害, ;二是进而关怀幼儿熟识到哪些行为是恰当的、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
在使用这一教养方式时应留意使用的频率和程度,
不宜过于频繁使用,也切记要把握好幼儿的承受程度。假如通过说理,幼儿已经熟识到其行为的不当之处,就可以不用或者少用惩处。

7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