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养生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习党史要联系实际生活问题

学习党史要联系实际生活问题

来源:华佗养生网


学习党史要联系实际生活问题

在整个战争年代, 中国党是这样宣传的, 也是这样做的。

然而, 这些优良传统在执政以后受到党内某些“特殊待遇” 制度的制约以及林彪、“四人帮”集团的破坏。 1979 年 11 月 2 日, 在党、 政、 军机关副以上干部会上指出,“密切联系群众, 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林彪、 ‘四人帮’ 极大地破坏了我们党这个优良传统。 但是, 把脱离群众这个问题, 统统归结到林彪、 ‘四人帮’ 身上也不符合实际, 我们自己也有责任。 一些脱离群众的制度, 包括特殊待遇在内, 文化大前有的已经有了,但远没有现在这样厉害。 当时大家都能自我约束, 对群众比较关心, 现在不同了。 过去领导同志到一个单位去, 首先到厨房去看看, 还要看看厕所, 看看洗澡的地方。 现在这样的人还有, 但不多了。 很多同志根本不去同群众接触, 一个学校的负责人不去跟学生谈话, 甚至于跟教员都不大接触。 我们的历史经验是, 越是困难的时候, 越要关心群众。 ”当前, 我们党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 的观点, 就是“关心群众实际生活问题” 这一党的号召在当代的延伸和发展。

案例: 林伯渠关心群众疾苦

林伯渠在领导陕甘宁边区工作中, 密切联系群众, 想人民群众之所想, 关心人民疾苦。 1942 年甘泉等县牛瘟流行, 给当地生产和人民利益带来严重威胁, 林伯渠发现后, 立即指示光华农场兽医前往诊治, 当时没有药, 他就鼓励陈凌风等同志用土法研制防疫针剂等, 下乡到各户为群众耕牛治病, 仅几个月时间, 就扑灭了边区 7 个县的牛瘟, 使边区和群众利益少受损害。

1945 年边区面临严重旱灾, 秋田无法下种, 为了抗旱保秋,5 月 17 日林伯渠以边区名义向全体军民发出号召, 号召边区军民在河边近水地方进行干耕干种, 发动军民、 男女、 老幼担水浇灌, 种粮种菜, 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人人珍惜每一颗粮食, 节衣缩食, 共渡难关。 林伯渠又根据历史上大灾之年一般会伴随有瘟疫发生的教训, 6月 30 日在延安召开了各界备荒防疫动员大会, 向边区军民提出广泛宣传医疗卫生常识。 在他主持的政务会上, 决定再派出 20 个医疗队, 下乡进行巡回医疗, 为群众防疫治病。在抗旱抗灾的艰难日子里, 为厉行节约, 边区机关食堂每天三餐改为两餐, 供给标准降低。 这种情况下, 林伯渠关心大家生活, 经常把管理员找去叮咛想办法叫同志们吃好, 常到食堂去查看, 鼓励炊事员给大家把饭菜做好。 就是对生活困难的贫民他也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孤寡老太婆提筐子到厨房捡烧过的煤渣, 因她脚小, 山路难走, 他看到后说: “那老太婆太苦了, 捡点煤渣也拿不回去” , 便叫一个警卫员帮她送了回去。

为了解决边区难民移民的就业吃饭问题, 他指示办了难民工厂, 亲自选定厂长、 安排生产, 并为该厂筹划资金和推销产品, 在他的关怀下, 难民工厂越办越好, 不仅解决了许多难民移民的吃饭生活问题, 也增加了边区的财政收入。

林伯渠关心人民群众的事例不胜枚举, 人民群众更是爱戴自己的林, 每年春节, 各处群众敲锣打鼓给他拜年, 如 1945 年春节延安市民代表和三百多人的秧歌队, 热火朝天地给他去拜年, 并献上写着“” 四个金光闪闪大字的红旗,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林伯渠的爱戴和尊敬。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