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是淡水鱼。它一般生活在大江或近海中,是一种底层鱼类,具有洄游性,到了5-6月份可以群集于河口,秋季到上游产卵。作为杂食性鱼类,它通常以水生动物为食,可以吃鱼类、虾蟹、软体动物以及水生昆虫等,幼鱼则吃昆虫的幼虫。需要注意的是,在洄游期间,它是不吃东西的。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华鲟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
中华鲟属于淡水鱼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
常见个体体长0.4-1.3米,体重50-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
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
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
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洄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
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厘米左右,又携带它们旅居外海。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
中华鲟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
中华鲟属于淡水鱼。
但也能生活在海水中,它们一般会在淡水中生产,待幼鱼长到15厘米左右时,成鱼会携带它们洄游至外海。
分布
在淡水鱼类中,中华鲟是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品种,它们在江河上游出生,但却在大海中生长。大部分中华鲟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湘江、闽江、赣江、钱塘江、珠江等其他水系也偶有出现。
饲养
水温:适宜水温为20℃左右,水温会影响到中华鲟的生长,尤其是生产期与孵化期。
水质:池水的透明度需达到50厘米左右,水质的PH值应保持在7.5左右,不可让中华鲟在偏酸性的水中生活。
光照:夏季温度较高时,阳光直射会对中华鲟的生长造成影响,人工养殖期间可为它们搭建遮阳棚。
溶氧:水中的溶氧量需超过5毫克/升,否则中华鲟可能会昏迷或死亡。
中华鲟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
中华鲟是淡水鱼。
中华鲟它们也会在海水里面生活,正常情况下,中华鲟会在淡水里面完成生产,但它们有洄游的习性,因此等幼鱼长大到15cm左右时会携带它们旅居外海,就这样它们就会一直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
中华鲟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主要生活在大江和近海中,属于底层鱼类,具有一定的洄游性或半洄游性,分布在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不比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
野生中华鲟不可以食用
人工养殖的中华鲟可以食用,目前北京市、山东省、湖南省等地方均有养殖中华鲟,中华鲟除了鳞片和内脏之外,其余肉质皆能食用,精华部位则为背部中间的筋,此处肉质较紧凑,蛋白质含量较高。
中华鲟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中华鲟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解释.
中华鲟是一种淡水鱼类。它们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以底栖生活为主。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属于硬骨鱼类鲟形目,是真正的淡水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