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现在越来越关注中药的作用,可以补身,但是许多人却不知道,在吃中药的时候,需要有哪些注意的地方,搭配什么可以吃,不能吃?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有关喝中药的知识。
喝中药要在餐与餐之间
《汤液本草》指出:“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药物与食物不宜同时服用,二者必须间隔一段时间。
“因此,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一般中药方剂皆选在两餐之间服食,即上午九至十点,或下午三至四点各服一次,如须服用三次,可在临睡前再加服一次。但急性重病则不拘时间、次数,应根据医师的医嘱,尽快服药或频服,有的甚至可每隔1~2小时服1次,或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1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中医专家解释。
此外,服用中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作用与人体节律同步协调,即阳药用于阳长之时,阴药用于阴主之时等等也需要注意,像升阳的生姜就宜在早上服用,但要综合整剂中药来说。
吃中药的禁忌
在服用重要的时候,中药的药效能否发挥与自身饮食密切相关,如果医生已经嘱咐了你哪些东西不能与中药一起食用,那么你一定要严格听从医嘱。通常的一些饮食禁忌有以下几点:
吃中药的禁忌一、辛辣类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吃中药的禁忌二、鱼腥类
此类食物多为寒性,且含有大量蛋白,容易与中药产生过敏反应,经常食用容易诱发肠胃性疾病,因此肠胃不好的人少食。此类食物包含一些淡水鱼及海鱼等。
吃中药的禁忌三、发物类
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当禁吃公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加速红肿、生脓;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刺激。鉴此,“发”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促进疾病恶化之意。
吃中药的禁忌四、生冷类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吃中药的禁忌五、油腻类
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有损脾胃健运,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吃中药的禁忌六、酸涩类
常食酸涩类食物,容易引起胃酸过多,引发肠胃疾病。含涩的食物,如:茶叶。浓茶与中药同服时,会与中药中的蛋白质等物质产生淀粉,影响药效。因此在服用中药的同时不宜饮茶。
一般禁忌:冰、西瓜、白萝卜、空心菜、南瓜、竹笋、糯米、辣椒、鸭肉、酸菜。 特别禁忌:服食西药或茶与服食中药须间隔二小时。除此之外还应具体病情具体禁岂。
肺 病:忌茄子、酒、烟。
心脏病:忌油腻、动物性脂肪。
高血压:忌烟酒、油腻重盐食物、情绪激动、沐浴高温。
肝 病:忌芹菜、动物内脏、油腻食物、酒。
肾 病:忌鸡、鸭脚、过硷食品、酒。
失 眠:忌过食肉品、动物内脏、过燥食品。
中 风:忌虾、高胆固醇食物。
皮肤病:忌酒、牛乳、鸭蛋、竹笋、香菇、花生、芒果、海产类、过燥食品。
风湿病:豆类、动物内脏、蛋、肥肉、油炸类、香蕉、木瓜。
骨折治愈後乃筋骨酸痛:忌香蕉。
胃 病:忌香蕉、槟榔、油炸物。
面、青春痘:忌猪脚、猪耳、过燥食品、油炸物。
减 肥:忌米、面粉、糖份含量高的食品、蛋糕、白色蔬菜、含糖份高的水果及料。
滋补药:岂萝卜。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1.喝中药请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
3.如果服用中药后有不舒服或腹泻等现象,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感冒咳嗽请停服汤药。
4.如果觉得口味较苦,可以加些糖再服用!
当需要用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时,首先应慎重,要严密观察,并注意剂量是否恰当,前者时间应稍长些。其次可与一些药物配伍,以减少毒性。如用于肝硬化腹水的十枣丸,就是配伍大枣来缓和甘遂、大戟、芫花这些有强烈泻下作用的中草药,起到减少毒性的作用。对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常配伍甘草来缓和毒性。现已证明,甘草中所含甘草甜素在药理上确有解毒作用,证实了《本草纲目》上记载甘草“解百药毒”的正确结论。
为了保障中药的疗效使其更好的发挥其治疗作用,服用中药时是需要对一些食物忌口的,通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宜忌生、冷、油腻。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效。
此外皮肤病者忌食咸水鱼、虾、蟹及羊肉、牛肉等食物;水肿病忌食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服荆芥时忌服鱼、虾、蟹;服天冬时忌服鲤鱼;服白术时忌服大蒜等。
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服用滋补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中药忌口有一个总原则:服用温热或寒凉的中药时就尽量食用中性平和的食物,因为中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反,就会使药力抵消减弱,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在一些情况下,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同,也会使药对人体的力度增加,超过人体能承受的范围,而适得其反。
掌握服药时间在一天二十四小时内,机体有两个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一个在上午八点至十点,一个在下午两点至三点。苦味中药可在饭后上述时间内服用。
掌握药液温度中药的服用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苦味中药的服用可不拘泥此道。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因此,苦味中药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15℃至37℃。
掌握含、咽部位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