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书的国语辞典是:古代皇帝颁布的一种命令。指赦令、赎令之类。制书[zhìshū]⒈古代皇帝颁布的一种命令。指赦令、赎令之类。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
制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制书详细内容】
⒈古代皇帝命令的一种。参阅《唐六典·中书》。引汉蔡邕《独断》:“其(皇帝)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詔书,四曰戒书。”《后汉书·蔡邕传》:“时频有雷霆疾风,伤树拔木,地震、陨雹、蝗虫之害。又鲜卑犯境,役赋及民。六年七月,制书引咎,誥羣臣各陈政要所当施行。”宋陆游《贺黄枢密启》:“恭审显膺制书,进贰枢府。”
二、汉语大词典
古代皇帝命令的一种。汉蔡邕《独断》:“其(皇帝)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后汉书·蔡邕传》:“时频有雷霆疾风,伤树拔木,地震、陨雹、蝗虫之害。又鲜卑犯境,役赋及民。六年七月,制书引咎,诰群臣各陈政要所当施行。”宋陆游《贺黄枢密启》:“恭审显膺制书,进贰枢府。”参阅《唐六典·中书》。
三、其他解释
1.诏勅的一种。三公及尚书皆副署,颁布于州郡也。《汉书·吕后纪》:「太皇临朝称制。」师古注:「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诏书。制书者,谓为制度之命也。」;《后汉书·光武纪》:「更始奔高陵辛未诏曰。」注:「《汉制度》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汉、蔡邕《独断·上》:「汉天子正号曰皇帝,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汉书·哀帝纪》:「建平二年六月甲子,制书,非赦令也,皆蠲除之。」;《汉书·陈汤传》:「明主哀悯百姓,下制书,罢昌陵勿徙。」;《后汉书·蔡邕传》:「时频有雷霆疾风、伤树拔木、陨雹蝗虫之害,六年七月,制书引咎。」;《后汉书·蔡邕传》:「前后制书,推心恳恻。」刘攽注:「此卷内诏字,多改作制,盖武太后讳照,此时悉回避诏字。」;《三国志·魏书·陈留王奂传》:「至于制书,国之正典,朝廷所以辨章公制,宣昭轨仪于天下者也,宜循法故。」;《三国志·魏书·韩暨传》:「在职七年,器用充实,制书襃叹。」;唐、李商隐〈为汝南公华州贺赦表〉:「伏奉正月九日制书,南郊礼毕,改元为某,大赦天下。」
四、其他释义
1.古代皇帝命令的一种。
五、关于制书的词语
内婚制及外婚制 米公制之制定 制约增强-代币制 制书 书制 大书特书
六、关于制书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