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养生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疗事故责任为什么是民事责任?

医疗事故责任为什么是民事责任?

来源:华佗养生网


医疗事故责任属于民事责任,因为医疗事故是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医疗事故法是调整一定范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是民事案件中经济赔偿的主要法律依据。多数医疗事故案例属于民事案件,民事案件多以经济赔偿为主。在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对于赔偿数额的影响较大。医疗事故鉴定书中的责任认定只是专家证言性质,其结论只是证据,不能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法律分析

医疗事故责任为什么属于民事责任?

多数医疗事故案例属于民事案件。民事案件多以经济赔偿为主。我国民法是调整一定范围内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而医疗事故法正是调整一定范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是调整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卫生机构与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作为民事主体的法人(医疗单位)或者公民(病员及家属),在医疗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的、对等的。医疗单位给病人看病要求收费,这是医疗单位的权利;病人应付款看病,这是病人应尽的义务。如果病人在接受治疗中因医疗事故人身健康受到损害和经济损失,受害人有要求补偿的权利;责任人对受害人的损害及经济损失应给予合理补偿,即应体现民法中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平等的原则。

我国的老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1规定:

(1)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可根据事故等级、情节和病员的情况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补偿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医疗事故补偿费,由医疗单位支付给病员或其家属。病员及其家属所在单位不得给予了医疗事故补偿费而削减病员或其家属依法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补贴。

(3)病员由于医疗事故所增加的医疗费用,由医疗单位支付。

二、医疗事故的责任划分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1、完全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赔偿全部损失的100%)

2、主要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60-90%)

3、次要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20-40%)

4、轻微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赔偿全部损失不超过10%)

实践中还存在对等责任:即医、患双方各负担50%。

责任程度的不同,对于赔偿数额的影响较大,显不了过错程序与承担责任一致的原则,比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确定的只要鉴定为事故不考虑责任程度一律承担100%赔偿的内容较为公正、合情合理。

医疗事故鉴定书中的“主要责任”或“次要责任”抑或“轻微责任”,是对事故原因力的认定,其本来意义是“主要原因”或“此要原因”,只不过医疗行政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处分看来是以原因力作为主要依据,需要如此表述而已。

当然,医学会的鉴定结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能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其结论只是专家证言性质,在人民来说仅能起到证据的作用,没有绝对的约束力,如果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之责任认定有争议的,如果合议庭认为有必要,可以单独就责任程度问题(即原因力分析)再提交人民法医室或委托有关专家作出认定。

在现实生活中,当医疗事故发生,都有事故责任程度划分的问题存在,医疗事故责任分为四项,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还有轻微责任。大家最好对相关内容有所了解后在进行办理,避免自身利益遭到损失。

拓展延伸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医疗事故责任属于民事责任。

医疗事故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医疗事故责任属于民事责任。同时,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拒绝提供客观、公正、明确的答复,或者与纠纷无关的医学检查材料的;拒绝或者拒绝继续提供服务的;赔偿患者损失后,拒绝赔偿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合理的费用要求,或者赔偿工作量不符合医疗纠纷赔偿标准,或者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行为的。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责任属于民事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如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违法行为,患者有权要求赔偿。

结语

医疗事故责任属于民事责任,因为医疗事故案件多以经济赔偿为主,而我国民法是调整一定范围内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医疗事故法正是调整一定范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同时,作为民事主体的法人或公民,在医疗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的、对等的,医疗单位给病人看病要求收费,病人应付款看病,如果病人在接受治疗中因医疗事故人身健康受到损害和经济损失,受害人有要求补偿的权利,责任人对受害人的损害及经济损失应给予合理补偿,即应体现民法中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平等的原则。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第九条 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