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发生较大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
来源:华佗养生网
合理用药,安全第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合理用药成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药物不良反应(ADR)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因不合理用药导致死亡的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约14%。在中国,住院患者中约20%的不良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其中四分之一与抗生素相关。每年因滥用抗生素引发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
合理用药是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核心在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包括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临床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之一是抗生素的滥用。在中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高达90%。这不仅导致医疗费用上涨,还加剧了耐药菌的产生,增加了治疗难度。
滥用抗生素的后果包括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抗生素效力下降甚至失效,最终导致无药可用。微观层面,抗生素滥用可能破坏人体内的有益菌群,导致二重感染甚至生命危险。此外,临床分科过细、医生缺乏正确抗菌药物知识、获取药品信息困难以及缺乏全面药学知识等因素,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
合理用药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患者和医疗团队共同关注的问题。医生、患者、药师和药品管理部门需共同努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因素包括药物本身的作用、不良药理作用、药物质量、剂量和剂型的影响。患者自身因素如性别、年龄等也会影响药物反应。
通过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用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源头上控制药物滥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