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种为什么会有不一样颜色的皮肤?
来源:华佗养生网
人类的皮肤颜色差异显著,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通常依据肤色差异来区分不同人种,如黄种、白种和黑种人。然而,新近的科学发现对这种基于肤色的种族界定提出了质疑,并提供了关于人类肤色进化的全新理解。现代观点认为,人类肤色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在紫外线辐射影响下的结果,旨在调节紫外线对维生素D和叶酸等关键营养素的影响,以维护人类的繁衍。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皮肤和毛发的关系不容忽视。大约500万至700万年前,人类祖先从猿类过渡而来时,皮肤呈现与黑猩猩相似的颜色,大部分由于体毛覆盖而显得较浅。约160万年前,随着人类为了觅食而奔跑,增加了散热需求,体毛逐渐减少,汗腺数量增加,皮肤裸露部分逐渐增多。皮肤的这一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
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紫外线能激活酪氨酸酶,增加黑色素生成,作为自然防晒机制。另一方面,紫外线也可能导致DNA损伤和自由基产生,对皮肤造成伤害。不同人种的肤色差异主要由于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颗粒含量的不同,而非细胞数量的差异。例如,黑色皮肤人种的黑色素颗粒较大而多,而黄色人种的颗粒较小。
赤道地区的人们肤色较深,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长期接受较强的紫外线照射,减少了皮肤癌的风险。然而,所有皮肤癌的发病率较低,这表明肤色进化并非仅为此单一原因。目前认为,低纬度居民皮肤中较多的黑色素颗粒不仅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也防止了紫外线对叶酸的破坏。而在高纬度地区,较少的黑色素颗粒有利于紫外线进入皮肤,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1978年的研究揭示了肤色与叶酸之间的关系。浅肤色的人在强光照下叶酸水平异常低。叶酸是必需维生素,对孕妇和胎儿尤其重要。阿根廷的研究发现,浅肤色孕妇因紫外线照射导致叶酸浓度降低,其婴儿出现了神经畸形。叶酸在DNA合成中不可或缺,缺乏叶酸会影响精子数量和男性生育能力。
最后,肤色与维生素D的关系也不容忽视。虽然紫外线可促进皮肤内维生素D的合成,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皮肤有害。赤道附近的人们因长期接受充足光照,肤色较深。而赤道以外地区的人们接受的光照较少,肤色相对较浅。这表明日照水平对人肤色有明显影响。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