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药(毒)理学
来源:华佗养生网
1. 刺五加的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较低的毒性水平。
2. 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灌胃刺五加的南五加Ⅰ或Ⅱ(480g/kg剂量)连续三天,未出现死亡,表明其具有较大的安全范围。
3. 亚急性毒性实验中,大鼠(60g/kg)和家兔(1.5kg/kg)连续30天灌胃刺五加,生理指标和体重无显著变化,而南五加萜酸的静脉注射半数致死量为200mg±18mg/kg。
4. 刺五加总皂甙灌胃剂量达到20g/kg时,小鼠在给药后恢复活动,48小时内未出现异常,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
5. 对于刺五加特定成分的毒性评估显示,刺五加甙E的皮下注射半数致死量为4.75g/kg,刺五加总黄酮的半数致死量为.8mg/kg,而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在10-30g/kg范围内。
6. 刺五加根、茎、叶的水提取物对小鼠的致死量为14.5g,但大鼠连续两个月口服刺五加甙(10mg/kg/天)并未显示明显的毒性反应。
7. 长期服用刺五加,其毒性微弱,对睡眠影响不大,还能延长寿命,且无胚胎毒性或致畸作用。
8. 腹腔注射未脱脂制剂的半数致死量为13g/kg,显示出抗炎效果,进一步证明了刺五加的低毒性。
9. 例如,刺五加总甙的半数致死量仅为4.75g/kg(皮下注射),表明其具有极低的毒性水平,对正常生理功能的干扰较小。
10. 刺五加总甙的抗菌活性也有所展现,100%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具有抑制作用,这表明其可能具有一定的抗菌功效。
刺五加(拉丁名称:Radix Acanthopanacis Senticosl,英文名称:Manyprickle Acathopanax Root)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学名刺五加或五加参,别名五加皮、刺拐棒等,科属五加科五加属。它主要生长在中国的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丛中,也有在药圃中栽培。刺五加的根和根状茎是药用部位,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常用于泡酒制成五加皮酒或制成五加皮散。根皮富含挥发油、鞣质、棕桐酸、亚麻仁油酸和维生素A、B1等成分。
显示全文